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多部委密集发声 2024年稳增长思路明晰 (2024-01-11)
  • 上海发布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32条” 大力推动S基金发展 (2024-01-11)
  • 证监会研究明确外资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 便利外资投资A股市场 (2022-10-16)
  • 信息量很大!商务部回应美方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2022-09-23)
  • 再提经济大省挑大梁!国常会明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季度货车过路费减免10% (2022-09-23)
  •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部署!五大措施促就业创业 促消费有新举措 (2022-09-09)
  • 国务院减税支持创新: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提至100% 企业购置设备可加倍计扣 (2022-09-09)
  • 深改委会议要求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2022-09-07)
  • 5家中国企业启动自美退市 证监会:上市退市属资本市场常态 不影响继续融资发展 (2022-08-14)
  • 个人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调整 (2022-05-16)
  • 中财办、发改委、央行、商务部齐发声!力争上半年落地已确定政策 全面加强基建! (2022-05-13)
  • 国务院最新部署 再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500亿元可再生能源补贴 (2022-05-12)
  • 重磅!一行两会同日发声 涉及货币政策、房地产、平台经济等 (2022-05-05)
  • 《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 (2022-05-01)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皖江规划”国家战略有望两周内获批

    2010-01-19 09:37



    时间2010-01-19 08:26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据安徽省发改委官员昨日(18日)透露,《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下称规划)将于两周内获国务院批准,这将是安徽省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同时也是全国首个以 “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规划。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长江流域,涵盖了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以及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共59个(市、区),辐射安徽全省。规划区面积5.6万平方公里,占安徽省的40.3%;地区生产总值5819亿元,占安徽省的66%。

      或一至两周内获批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出炉,有几个比较关键的时间点”。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地方处相关人士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一是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省时指出,安徽要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二是2008年10月7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将‘关于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积极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请示’上报国务院;三是2009年1月,国务院批复相关报告,并要求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委和安徽省,编制示范区规划;四是2009年11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通过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审议,目前正等待国务院批准。”

      该相关人士透露,他们正在等待国务院的批复,最近一至两周内,应该会获批。

      据悉,《规划》的目标是到2015年,皖江地区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一番半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具体产业规划上,《规划》要求到2015年,汽车、钢铁、有色、装备制造、化工、建材、家电、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产业销售收入超千亿元,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非农产业比重达到90%以上。

      区域一体化逐步推进

      参与《规划》编制研讨的原安徽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安徽省政府参事、社科院城市发展中心主任孙自铎认为,皖江城市带内部一体化以及与长江三角洲外部一体化问题是承接产业转移职能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他认为区域一体化是逐步推进的,首先是沿江城市的一体化问题;其次是沿江城市与江北合肥、巢湖等城市的一体化问题;最后是城市带以外的长江三角洲一体化问题。

      2009年3月17日,由安徽省发改委公布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征求意见稿,指明要大力构建与东部地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区域能源供应保障一体化体系,加快推进区域信息一体化建设。

      安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致平教授认为,城市化与工业化推进过程中,需要一些大城市成为增长极,对周边地区形成辐射带动作用。而安徽各个城市的规模偏小,皖北的几个城市的人口虽多、面积虽大,但是发展速度较慢,辐射力弱,皖南沿江以及合肥等城市发展较快,辐射力较强,但限于自身的规模,也难以形成一定增长极。所以,若能将沿江各以及省会合肥等城市衔接起来,组成皖江城市带,就会形成强有力的增长极,带动安徽全省的快速发展。

      然而,想要很好地衔接城市带中的九市二县,首先必须打破行政区域划分的障碍,需要省政府的统筹规划,各市政府的通力合作。“目前各市都已经做了相关的探索。”李致平教授告诉记者,“前段时间,芜湖、马鞍山、巢湖三市的领导开会协商,准备在三市的接壤处各自划出一块区域,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巢湖市和县也准备送给马鞍山一个深水码头,另外铜陵与桐城也有相关的合作。”

      孙自铎认为,资源、市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行政区域划分之间的矛盾是制约区域内一体化,以及与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障碍。马鞍山与南京接壤,公交方面都可以互通,但考虑到财政收入、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因素,南京对马鞍山的投资、贸易等方面仍存在很多制度性障碍。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150,471, 栏目计数: 5,205,961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