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碳市场运行将满60天成交额4.2亿元 下一步建议从四方面发力 (2021-09-13)
  • 美国人对全球商品胃口大开,是机遇也是挑战 (2021-06-30)
  • 中国最大两栖飞机AG600成功完成转场 准备水上首飞 (2018-08-29)
  • 为基建“充值” 万亿元专项债加速发行 (2018-07-25)
  • 22家房企亮出2017年成绩单 合计销售2.92万亿元增长逾五成 (2018-01-08)
  • 水泥价格五个星期大涨21% 武汉贵州两行业协会发文要求限价 (2017-12-10)
  • 膜压板解决定制家具多个弊端 (2017-12-10)
  • 两大煤企率先降价 煤价将回归合理区间 (2017-05-04)
  • 成品油迎来年内最高涨幅 炼化企业与加油站一喜一忧 (2016-10-20)
  • 北京政府搬迁通州传闻潮涌 拆迁工作小组即将进驻 (2015-06-15)
  • 免征购置税政策落地 新能源汽车仍需政策“施肥” (2014-07-10)
  • (新三板)双杰电气年产值将突破10亿元 (2014-01-15)
  • 中国32个城市群建设路线图浮现 预计2030年建成 (2013-12-17)
  • 特斯拉中国站上线 25万可预订电动车 (2013-12-1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商品及期货 >> 商情信息 >> 产品

    电改八年:催生发电行业六大新变化

    2010-09-07 08:13



    作者陈宗法
    时间2010-09-06 15:19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大潮中诞生的五大发电集团,到今年底将迎来成立八周年庆典。作为在发电行业工作的一分子,既经历了发电集团八年来艰苦创业、改革创新、快速发展、实力提升的新变化,也经历了冰雪灾害、金融危机、煤电顶牛、行业巨亏等重大事件。回顾电改后的八年历程,发电行业有喜有忧,危与机并存,在竞争中促变革,在变革中谋发展,已呈现出六大新变化。作为发电企业,今后必须顺应新形势下出现的新变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电源结构和区域布局,变矛盾凸显期为发展转型期和战略机遇期,促进发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电力体制:由垂直垄断走向独立竞争,而且在发电侧竞争愈演愈烈

      电力体制改革前,原国家电力公司是一个大一统、“巨无霸”企业,也是一个国有独资经营企业,基本实行发、输、配、售垂直一体化运营,高度垄断,高度集中。作为链条中的发电企业,几乎成了发电车间,唯一要操心的是安全生产。

      2002年按照“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总体目标,实行厂网分开、政监分离改革,成立了国家电监会、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多年来,这种“厂网分开”的体制框架、国资委对央企的整合重组目标、过去集资办电形成的格局,新项目标杆电价的实施、区域电力市场和节能调度的试点推广,在发电侧形成了国有、民营及外商等投资主体多元化,出现了全方位竞争格局。截至2009年底,全国装机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发电公司(如五大发电集团,国华电力、三峡总公司、粤电集团、华润电力、浙江能投、国投电力、河北建投、深圳能源、北京能投、中广核等)共有17家,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各类发电企业4000余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约占90%。

      八年来,特别是新生的五大发电集团犹如“五虎下山”,谁都不甘落后,从电力、煤炭资源到装机规模、煤炭产能,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从基本建设造价到生产运营成本,从电力、煤炭市场到资本、人才市场,从新建项目到并购重组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而且竞争态势愈演愈烈,竞争理念渗透到电厂建设、运营管理、并购重组各个领域,以提升自身实力和行业地位,在国资委推进的央企改革进程中具有先发优势。总之,发电行业除了上网电价受政府管控、售电端不能自主选择外,已正式摘除“垄断”帽子,进入竞争性行业。

      二、电力市场:由过去长时间、大面积短缺变为相对过剩,表现为生产集中度提高,发电机组利用小时连年下降

      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中期,由于电力等“瓶颈”产业严重滞后于加工工业的发展,全国到处都是“电荒”,许多企业“停三开四”,致使投资环境恶化,我国经济“紧缩——过热”交替出现,影响了宏观经济效益。据估算,1987年全国缺少电量约700亿千瓦时,使得大于1/4左右的生产设备不能正常运行,造成工业产值损失近4000亿元,国家少收利税500多亿元。为了保障电力供应,发电设备普遍高负荷运行,1981年—1995年15年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达到5156小时,其中:火电高达5642小时。最高的1987年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达到5392小时,其中:火电达到6011小时。     

      改革催生活力,竞争促进发展。2002年电改极大地激发了发电行业发展的活力,电源结构不断优化,发电技术及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发电煤耗及线损率不断下降,发电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到2009年底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7亿千瓦,位列世界第二。7年时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2亿千瓦,相当于1949—2002年53年全部装机容量3.5亿千瓦的1.5倍;年均新增容量7400万千瓦,是前53年平均新增容量670万千瓦的11倍。截至2010年7月底,我国电力装机容量突破9亿千瓦大关;8月底水电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名列世界第一;预计到年底,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9.5亿千瓦。发电企业特别是五大发电集团坚持新建与收购并重的发展方针,为中国装机规模连续突破4亿、5亿、6亿、7亿、8亿、9亿千瓦六次大的历史性跨越、迅速扭转全国缺电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竞争也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了电力市场的相对过剩。2002-2009年,全国电力装机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13.7%,其中:五大发电集团年均增长率19.6%,高了约6个百分点,占全国装机的比重由2002年的34%快速上升到2009年的48%;超过500万千瓦的17家发电公司占全国装机的比重达到66%;一些民营、外资企业纷纷退出发电行业,电力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同期,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12.16%,特别是2008年受金融危机冲击以来,电力需求出现大幅回落,2008年只增长5.5%,2009年增长6.4%。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也持续下降,2002-2007年为1.14-1.53 ,2008年、2009年分别降为0.57、0.71。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2003年小幅上升,2004年达到一个峰值(5460小时,其中:火电5988小时)后,2005—2009年连续5年出现环比下降。2009年下降到4546小时,其中:火电4865小时,分别比2002年减少314小时、407小时;比2004年则减少914小时、1123小时。电力市场的相对过剩,加大了发电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原料(煤炭)市场:由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表现为煤炭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发电企业燃料成本高企

      目前,我国约煤炭产量的一半用于发电,约75%的装机是火电机组,发电量的82%来自火电。铁路、水运约40-50%的运力用于煤炭运输。发电企业燃料成本占全部成本的70%以上。可见,发电行业作为基础产业,与煤炭、运输行业关联度极大,煤炭资源对火电企业来讲,可以说是“生命之源”,煤炭价格的涨落直接决定火电企业的效益。但是,煤炭市场已由以前的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出现了“市场煤”与“计划电”、“责任电”的体制性矛盾以及“煤电顶牛”现象,火电企业近年来一起受到煤炭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的双重困扰。

      2002年以前,我国长期执行的是煤、电计划模式。由于煤炭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国家每年召开一次煤炭订货会,会上国家定好煤炭价格,分配好运力,煤、电企业再去衔接量的问题。在这种计划模式下,国有大矿千方百计希望发电企业能多订一些煤,少在市场上采购小窑煤,因为当时小窑煤比大矿煤便宜。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发电集团纷纷成立燃料公司,负责煤炭的统一采购、统一调运,煤炭企业大矿合同往往完不成,小窑计划却屡屡突破。

      2002年以来,国家逐步放开煤炭价格,2005年以后完全放开,形成了以合同价为主进行煤炭交易并确定铁路运量的市场格局。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各地陆续新建了一大批重化工业、高耗能企业以及火电企业的超常规发展,造成煤炭供不应求,加上国际原油、煤炭价格快速上涨,导致国内电煤价格不断攀升,发电企业成本压力大幅增加。

      最典型的2008年,进入4月下旬,煤价大幅度上涨,电煤供应非常紧张,库存急剧下降,出现许多发电企业缺煤停机现象。发电企业经营形势异常严峻,出现全行业亏损,资金链越绷越紧,“保抗震救灾、保奥运会、保迎峰度夏、保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用电”的压力越来越大。据统计,2008年天然煤价格全年同比上涨112元/吨(五大发电集团平均标煤单价高达628元/吨),按当年发电用煤13.15亿吨计算,就增加全国火电企业成本约1470亿元。

      尽管2009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煤炭价格比高峰时有所回落,电煤供需矛盾总体上趋于稳定,但煤价一直在高位震荡,从2009年底到2010年初又出现了新一轮上涨,煤价平均涨幅在15%左右,对刚扭亏为盈的发电行业又造成新的冲击。

      四、财务状况:由过去的增产增收、盈利稳定、风险不大转变为增产不一定增收,盈利下降,负债增加

      如前所述,电力体制、电力市场、煤炭市场发生了重大而又深刻的变化,最终反映到财务状况上来:效益下降,风险增加,标志着以前发电企业“电机一响,黄金万俩”历史的彻底终结。尽管其间,国家建立了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发电企业在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在结构调整、集群发展以及挖潜增效、扭亏增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最终也不抵市场、体制等客观因素带来的强力冲击。

      2008年,由于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煤电联动不到位以及第四季度金融危机的冲击,设备利用小时下降,发电企业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全行业亏损局面,全国火电企业亏损达到700多亿元。其中:五大发电集团亏损达324亿元,平均每家亏损65亿元,同比下降630亿元,降幅超过2倍;而作为中央煤炭企业的神华、中煤2008年整体盈利513亿元,同比增加了135亿元,全国煤炭行业实现利润超过2000亿元。

    电改八年:催生发电行业六大新变化
    作者陈宗法
    时间2010-09-06 15:19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评论   打印
      2009年全社会用电量呈现企稳向好、逐月回暖的特点,发电行业总体上实现扭亏为盈,但由于电力需求不旺,煤价依然在高位震荡,盈利能力非常脆弱,远远难以弥补2008年形成的亏损,而且企业间、地区间差异很大。其中,五大发电集团2009年实现利润平均每家41.8亿元, 净利润平均每家为-1.26亿元,EVA平均每家为-7.85亿元。

      进入2010年,由于煤价再现上涨态势,发电行业扭亏增盈的前景依然不确定、不乐观。今年上半年,五大发电集团火电企业总体亏损,煤炭、金融、铝业、工程技术、清洁能源等产业的弥补,使五大发电集团“三盈两亏”,合计盈利46.5亿元,平均每家盈利9.3亿元,要完成国资委下达的经营目标压力不小。

      据统计,2003-2009年五大发电集团装机规模年均增长19.7%,发电量年均增长16.4%,销售收入增长24.2%,总资产年均增长25%,但同期的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即使剔除巨亏的2008年计算,年均增长也仅有4.7%和3.1%,出现了增产不一定增收、规模与效益不匹配的现象。

      目前,“高投资、高负债、低盈利、高风险”成了发电集团存在的普遍问题。五大发电集团成立时,资产负债率平均在65%左右。几年来唯一的大股东国资委几乎没有注资,再加净资产收益率又很低,不足以覆盖长期贷款利息,发展任务又很重,资本金严重匮乏,面临要发展就增加负债的局面,七年共增加负债率20个百分点,特别是2008年巨亏,负债率陡增5个百分点,持续发展后劲严重不足。2008年底,五大发电集团资产负债率平均达到84.9 %;2009年底,平均达到85.94%。已超过国资委限制的高限(85%),成为中央工业企业负债率最高的板块,也成为国资委重点监控对象。一些电厂现金流短缺,甚至资金链断裂,无钱买煤、缺煤停机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控制资产负债率已成了当务之急。

      五、经营理念:由过去单纯的规模思维开始逐步转向价值思维,加大了扭亏增盈、改革创新的工作力度

      面对相对过剩和激烈竞争的电力市场,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的煤炭卖方市场,以及厂网分开的电力体制,特别是愈益严峻的财务状况,近年来发电行业虽然装机规模还在快速扩张,但经营理念也悄然发生一些变化,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代表的发电企业加大了扭亏增盈、改革创新的工作力度,开始由过去单纯的规模思维逐步转向价值思维,由生产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转变。

      2008年6月,华电集团领导班子作了重大调整。新上任的党政主要领导在一个月后召开的年中工作会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四种理念(价值思维、产业链、有所为有所不为、统筹与优选)”,“四个更加重视(经济效益、结构调整、改革创新、风险防范)”,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2009年3、4月份,华电党组利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公司成立六年多来经营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全面总结,形成了战略引领不够,发展结构不合理,发展质量与效益不高等六大问题,并专门成立了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制定了《2009-2013年发展纲要》(以下简称《发展纲要》),体现价值思维的理念无处不在。

      《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从规模思维向价值思维转变,把效益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追求有效益的规模,把创造价值、创造效益、控制风险作为发展的决策与考核标准。《发展纲要》的五大发展原则中第一个原则就是“必须坚持价值思维”。明确“把提升效益、创造价值作为企业的根本任务,坚持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资产增量与结构布局相适应”。同时,《发展纲要》特别强化效益目标,首次对四大板块(电源、煤炭、金融、工程技术)的盈利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四大板块合计实现利润155亿元,以此来确保集团公司2013年实现利润超过100亿元的总体目标。另外,《发展纲要》一再重申“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发展前景好、效益高的项目,坚决不上没有投资回报的项目”,并重新调整了项目发展的投资回报率,“原则上火电、水电项目资本金回报率不能低于8%,风电项目不能低于6%,煤炭项目不能低于13%”,取代了原先新项目 “258”的投资回报责任制。

    时至今日,价值思维理念在华电系统深入人心,在电力行业也有很大影响。因为价值思维理念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精神;符合市场规律要求和目前电力产能过剩的实际;符合国资委对央企进行EVA考核的要求,改变长期以来忽视资本成本,片面追求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对央企考核“指挥棒”的导向从追求数量到提升质量、从重规模到重利润、重价值的重大变化。目前,华电集团为提升执企能力和盈利能力,正在开展管理创新和“学习华润、争先创优”活动, 价值思维理念与华润集团“基建即经营”、“利润最大化”、“业绩导向、结果第一”的理念不谋而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唐集团,七年间共新投产发电机组7086万千瓦,创造了行业公认的“大唐速度”。 2006年底实现了“四年再造一个大唐”; 2009年装机容量一年实现“三大跨越”,突破了1亿千瓦大关,比组建时的2385万千瓦增加了3.2倍,成为世界亿千瓦级特大型发电公司。 在2010年工作会上,大唐集团认真总结了前七年走过的发展之路,客观分析了内外形势,认识到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不强是企业当前的主要矛盾和最大问题,增强盈利能力是最为迫切的任务和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毅然决定把2010年确定为集团公司的“盈利年”,以增强盈利能力为中心,以电煤、电量、资本运作和多种产业四项工作为重点,实现经营状况的明显好转作为今年大唐集团最重要的奋斗目标。

      同时,五大发电集团着力改革创新,一方面在企业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延伸、集群发展以及挖潜增效、扭亏增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另一方面在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依靠发展减人、依靠改革减人”,试行全员竞聘上岗、拉开收入差距、按定员组织生产,推行发电运行、检修、燃料、物资、资金等专业化改革;在实施改制上市、资本运作和“走出去”战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也取得显著成绩。目前,五大发电集团都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华能、国电集团还率先进入世界企业500强。

      但无庸讳言,面对相对过剩的电力市场和利用小时的连年下降以及不断恶化的财务状况,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发电企业本该战略联盟、市场协同,象其他过剩行业一样适当控制产能,但一些发电企业却不顾市场规律还在“大干快上”,还出现了无序、过度甚至恶性竞争,“国进民退”的现象在发电行业屡见不鲜。这也是常常遭人诟病的地方。某部委研究中心直言一些发电集团存在“装机规模过度扩张”、“生产经营效益下降和效率不高”、“多元化下的同质竞争”等问题。

      六、发展模式:由传统能源向发展清洁能源(新能源)转变;由单一发电业务向电为核心、 煤为基础、上下一体化发展的综合能源集团转变

      严峻的市场环境、竞争性体制,盈利能力的脆弱,以及金融危机和低碳经济的推动,一方面促使发电企业由规模思维开始逐步转向价值思维,另一方面也使发展模式出现两大新变化:

      一是电源结构由传统能源向发展清洁能源(新能源)转变。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推动了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也催生了新能源技术革命。在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费,发展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捕捉、封存等三项措施中,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节能减排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为实现“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45%”的目标,我国把新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幅度提高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划目标,研究核电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发电行业的发展将由规模扩张转向结构调整,以“上大压小”、热电联产、发展核电、水电及新能源为主要内容的电源结构调整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的发展主线。

      五大发电集团紧紧把握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均将清洁能源列为今后发展重点。华能提出2010年底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超过16%,当前正在积极筹划新能源公司境外上市;大唐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风力发电场——赛罕坝风电场,规划到2015年清洁能源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2010实现新能源公司上市;华电提出到2013年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到30%,尽快实现以风电为主的清洁能源公司上市;国电以大力发展新能源引领企业转型作为战略方向,建成国内首批海上潮间带风电机组,基本形成六大百万千瓦风电基地,2009年风电装机达到535万千瓦,在五大发电集团排名第一;龙源集团H股发行上市,成为央企首个海外上市的新能源公司。到2015年,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装机容量超过30%;到2020年占40%以上。中电投2009年清洁能源比例已达30%,提出通过加大核电等新能源产业的投入, 到2020年实现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达到50%的目标。

    电改八年:催生发电行业六大新变化
    作者陈宗法
    时间2010-09-06 15:19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评论   打印
      截止到2009年底,全国装机容量达到87410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19629万千瓦,约占总容量的22.46%,比2008年提高0.68个百分点。中电投、大唐、华电水电装机均超过1000万千瓦,分别达到1463、1452、1236万千瓦。全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1760万千瓦,名列世界第二,比2008年增长110%,约占总容量的2.01%,连续四年实现翻倍增长。国电、大唐、华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均超过200万千瓦,分别达到535、344、269万千瓦。全国核电装机908万千瓦,约占总容量的1.04%。总之,2009年清洁能源装机容量22302万千瓦,比重约占总容量的25.51%。

      二是集团定位由单一发电业务向电为核心、 煤为基础、上下一体化发展的综合能源集团转变。2002年电改后新成立的五大发电集团,基本上都是单一发电业务。几年来,面对电力供需形势发生变化、电煤价格大幅度上涨、电力价格扭曲的状况难以改变、节能减排压力逐渐加大、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实行经济增加值(EVA)考核,以及自身存在的盈利能力不强、资产负债率偏高、资本金相对短缺等问题,各发电集团纷纷调整发展战略,都提出了“电为核心、煤为基础、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发展思路,通过新建和“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运作手段,不断进入新的发展区域,不断延伸产业链,逐步向综合性能源集团迈进。

      华能坚持“综合实力行业领先”的发展方向,致力于建设一个以电为核心、煤为基础、金融支持、科技引领、产业协同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能源集团。大唐发展战略分成两步走,到2015年成为具有较强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国内一流能源集团;到2020年成为以发电为主导、产业链完整、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际一流能源集团。华电坚持电为主体、煤为基础、产业协同,坚持优化结构、建并结合、内外拓展,努力把公司建设成为以电为主的国内一流能源集团。国电以大力发展新能源引领企业转型作为战略方向,以建设创新型企业为战略保障,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综合实力和清洁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电力集团。中电投以电为核心,煤为基础,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建设国际一流能源企业。

      近几年,五大发电集团加大煤炭项目投资,煤炭自给能力初步显现。2009年五大发电集团完成煤炭产量12805万吨,占全国发电用煤13.97亿吨的9.16%,其中华能、中电投、国电的煤炭产量均超过3000万吨。

      最典型的华能,2009年对煤炭产业投资最为迅速。陇东、蒙西、蒙东、山西、陕西、新疆五大煤炭基地建设全面展开。呼伦贝尔通达煤矿进入试生产,铁北煤矿完成产业升级,魏家茆、灵露、铧尖、刘园子煤矿取得核准。完成了对甘肃最大煤炭企业——华亭煤业的二次重组。控制煤炭资源储量约400亿吨,内部煤炭供应达到2550万吨。到2009年底,华能业务已涵盖发电、煤矿、核能、航运、港口、金融等产业,资产分布在全国27个省(区、市),以及澳大利亚、新加波、缅甸等3个境外国家,员工人数超过13万人。装机容量达到10438万千瓦,占全国容量的11.6%;完成煤炭产量4408万吨。

      还值得一提的是中电投不断完善产业链,煤炭、铝业板块不断扩大。2009年煤炭产量达到4297万吨,增长30%,60%以上实现自销,跨区域煤电联营初具雏形。电解铝产量达到110万吨,增长147%,成为国内第二大生产商。在金融投资方面,通过旗下的财务公司和成套设备公司出资7000万元以股权受让的方式投资控股重庆先融期货公司。今年1-7月,中电投着力打造的产业链优势逐步显现,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盈利水平直逼行业“领头羊”华能集团。

      (作者单位: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政策法律部主任)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009,387, 栏目计数: 455,039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