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多部委密集发声 2024年稳增长思路明晰 (2024-01-11)
  • 上海发布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32条” 大力推动S基金发展 (2024-01-11)
  • 证监会研究明确外资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 便利外资投资A股市场 (2022-10-16)
  • 信息量很大!商务部回应美方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2022-09-23)
  • 再提经济大省挑大梁!国常会明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季度货车过路费减免10% (2022-09-23)
  •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部署!五大措施促就业创业 促消费有新举措 (2022-09-09)
  • 国务院减税支持创新: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提至100% 企业购置设备可加倍计扣 (2022-09-09)
  • 深改委会议要求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2022-09-07)
  • 5家中国企业启动自美退市 证监会:上市退市属资本市场常态 不影响继续融资发展 (2022-08-14)
  • 个人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调整 (2022-05-16)
  • 中财办、发改委、央行、商务部齐发声!力争上半年落地已确定政策 全面加强基建! (2022-05-13)
  • 国务院最新部署 再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500亿元可再生能源补贴 (2022-05-12)
  • 重磅!一行两会同日发声 涉及货币政策、房地产、平台经济等 (2022-05-05)
  • 《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 (2022-05-01)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邱晓华提出我国城镇化进程亟待提速

    2003-09-23 07:53





      由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原因,我国城镇化进程相对比较缓慢。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看,较低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势在必行。本文分析提出了未来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思路和建议。

      城镇化进程发展缓慢对现代化的影响

      (一)城乡失衡。突出地表现在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大量的劳动力滞留在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的农村和农业。虽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业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其他产业,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生活质量等各方面差距都还比较大,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还很严重。

      (二)产业失衡。长期以来,我国第三产业一直比较落后,目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3%左右,低于国际上同收入组别国家近20个百分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缓慢。

        发展经济学指出,随着资本密集化程度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工业部门创造的就业机会已越来越少,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将转移到城镇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领域。美国、日本等国经济发展实践也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城市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关性高于与第二产业发展的相关性,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最大推动力,城市化发展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地区失衡。我国东中西地区经济发展渐次落后,也与城镇化东中西呈阶梯分布有关。在一定程度上说,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凡是城镇化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就比较落后;城镇化落后地区,由于区域经济缺乏带动经济增长的增长极,致使整个地区经济活力不足。

      (四)市场失衡。由于我国城镇化整体发展缓慢,东中西部地区差异比较大,国内市场发展严重扭曲。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三大地带市场发展严重不均衡。2000年,东部地区的人口占全国的42.6%,消费品市场比重高达60%;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却以全国57.4%的人口,只占有40%的国内消费市场。

        二是城乡市场发展严重不均衡。目前,8亿多农村居民在全国消费品市场所占份额仅为38.9%,而不到全国人口40%的城镇人口却占据全国60%以上的消费品市场。

      (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失衡。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城镇化水平低,承载着全国64%人口的广大农村地区,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8亿多农民还不能普遍享受良好的教育、文化、影视、医疗等方面的服务,经济文明和社会文明不甚协调。  

      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应当既借鉴他国的经验,又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多途径地推进。

      (一)国际城镇化发展过程及特点。城镇化的国际经验证明: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客观形态的综合体现,它决不仅仅是人口的城市化,而是整个社会基本形态由农业型社会向更高一级城市型社会的转型,是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城镇化水平必须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相适应。

        综合考察美国、日本、韩国、墨西哥、巴西等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可以找出以下几个共同点:从发展过程看,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总体上都经历一个起步————快速发展————高位趋缓历程;在空间结构上,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大都经历了从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到都市区、大都市区的发展过程;

        在区域结构上,呈现出某一个或几个地区优先发展、逐步推进的态势;在发展动力上,城市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大体与工业化进程相一致,两者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在发展进程上,发展中国家具有在较短时间内加速推进城市化的后发优势。

      (二)我国城镇化发展目标。根据国际资料,1998年世界平均城市(镇)化水平为47%,1995年发达国家和地区为75%。考虑到我国人口多、农村人口基数大、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短缺以及人均经济实力、人均资源总量都远不及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确定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长期目标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应略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大致界定在70%左右。

      在城镇化发展速度上,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发展是一个缓慢、加速、再减慢的过程。在城镇化水平达到30%左右后,城镇化发展进入加速阶段。当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为36.2%,正处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1978—2000年年均提高0.83个百分点,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城镇化发展仍将以比较快的速度发展。如果前10年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再下一个10年年均提高0.6个百分点,最后30年,年均提高0.7个百分点左右,那么,在2010年前后,我国城镇化水平将接近45%,2020年前后将超过50%,2050年前后将达到70%左右,初步完成我国城镇化过程。

      (三)推进步骤及各步骤重点。争取用5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城镇化进程。在战略步骤上大体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在2020年前后,城镇化取得明显进展,使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这一时期的关键:一是加速农村小城镇建设,开放县城或县域首位城镇的“城门”,允许农村劳动力在县域范围内流动起来;

        二是完善大中小城市的城市功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第二步在2050年前后,基本完成城镇化,使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这一时期的关键是扩大中小城市规模,完善县城或县域首位城镇的城市功能,进一步强化小城镇建设。

      (四)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相关措施。一是更新思想观念。克服以往重工轻农、优先发展城市经济的指导思想。摒弃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和等、靠、要的错误思想,为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创造条件。二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根据我国资源禀赋,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应当调整工业发展战略,适时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就业机会。国家应当出台一些相应的配套政策,为劳动密集的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创新制度。包括户籍制度、用工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关于户籍制度,可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综合承受能力,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调整城镇户口迁移政策;关于用工制度,应取消各种针对农民和外地人口制定的限制性就业政策,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的改革方向,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

        关于土地使用制度,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通过完善供给制约和需求引导相结合的供地机制,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逐步健全土地市场机制,提高耕地占用成本,保护耕地。

        四是实行科学化的决策和分类指导。加强对城镇化发展的组织领导,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确定发展重点,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努力减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城镇化发展要根据建设资金的可能、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城市化发展内在规律进行,切不可贪大求快,造成资金和土地的浪费。

        五是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城镇化不但需要新建和改建大量城镇基础设施,而且还需要考虑城镇新居民基本生活和生产就业成本,这需要大量建设资金。城镇化建设资金的筹集,应当按照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承担原则,努力拓宽筹资渠道。国家应承担最基本的市政设施建设,对于一般性市政建设项目和基本生活、生产设施建设,如房屋、工厂、商场等,国家应当鼓励集体、个人投资,或利用资本市场筹措,凡是可能盈利的项目,都可以让企业按市场化原则经营。(经济日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136,974, 栏目计数: 5,199,913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