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多部委密集发声 2024年稳增长思路明晰 (2024-01-11)
  • 上海发布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32条” 大力推动S基金发展 (2024-01-11)
  • 证监会研究明确外资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 便利外资投资A股市场 (2022-10-16)
  • 信息量很大!商务部回应美方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2022-09-23)
  • 再提经济大省挑大梁!国常会明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季度货车过路费减免10% (2022-09-23)
  •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部署!五大措施促就业创业 促消费有新举措 (2022-09-09)
  • 国务院减税支持创新: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提至100% 企业购置设备可加倍计扣 (2022-09-09)
  • 深改委会议要求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2022-09-07)
  • 5家中国企业启动自美退市 证监会:上市退市属资本市场常态 不影响继续融资发展 (2022-08-14)
  • 个人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调整 (2022-05-16)
  • 中财办、发改委、央行、商务部齐发声!力争上半年落地已确定政策 全面加强基建! (2022-05-13)
  • 国务院最新部署 再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500亿元可再生能源补贴 (2022-05-12)
  • 重磅!一行两会同日发声 涉及货币政策、房地产、平台经济等 (2022-05-05)
  • 《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 (2022-05-01)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城镇化加速布局:每县至少发展一个全国重点镇

    2013-08-14 09:12



    www.eastmoney.com2013年08月14日 04:24


        据了解,此次增补调整的目标是各县(市)至少有1个重点发展镇列为全国重点镇,并使全国重点镇成为今后各地各有关部门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优先支持对象。全国重点镇的增补调整推荐条件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潜力大、服务功能较完善、规划管理水平较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强。
      日前,住建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开展全国重点镇增补调整工作的通知》,决定对2004年公布的全国重点镇进行增补调整。

      住建部称,此举意在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进一步实施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的战略。


      昨日(8月13日),有接近住建部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通知》措辞中可以看出,此次对于重点镇的调整意在增加,预计新名单中,我国重点镇将增至2500个以上。

      增补全国重点镇

      据了解,此次增补调整的目标是各县(市)至少有1个重点发展镇列为全国重点镇,并使全国重点镇成为今后各地各有关部门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优先支持对象。全国重点镇的增补调整推荐条件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潜力大、服务功能较完善、规划管理水平较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强。

      《通知》要求,各地应于2013年11月30日前将省级推荐名单和材料(行情 专区)报送住建部。全国重点镇增补调整名单计划于2014年4月前公布。

      全国现有1887个重点镇,该项名单于2004年2月4日公布。当时住建部文件称,全国重点镇是当地县域经济的中心,承担着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带动周围农村地区发展的任务。

      对于此次增补重点镇的原因,住建部表示,2004年以来全国重点镇在集聚人口、扩大就业、带动农村地区发展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不少镇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但总的来看,全国重点镇的数量偏少,一些镇出现了撤并调整,一些镇发展比较滞后,还有一批未列入全国重点镇范围的镇发展迅速,已成为实际工作中的扶持重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后发现,当时的名单中,拥有全国重点镇数量最多的省份是四川 ,共有124个,而同处于西部地区的西藏和宁夏仅有不到20个重点镇,位于东北的吉林也只有43个全国重点镇。

      据悉,全国重点镇增补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则便是要从促进城、镇协调发展出发,按照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格局的要求,使全国重点镇数量、分布与城市布局相协调,形成合理的级配,改变城、镇发展失衡的状况。

      扩大示范效应

      住建部称,通过增补调整确定一批全国重点镇,支持加快发展,可以为全国的小城镇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示范。

      同时,有利于增加投资需求和拉动内需增长,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有利于有效转移农村人口和缓解大中城市压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利于增强服务城市和辐射农村的功能,推动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江苏某镇领导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全国重点镇重新增补对于我们是个好的机遇,会积极争取申请入围,国家重点镇意味着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有望在发展模式和环保、工业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先行先试的政策”。

      赵晖在“2013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上也提到,“我们要改革,我们可以弱化行政体制,扩权强镇,有一些地方在实践,把镇的行政级别提高,给予镇完全的职能”。

      上述接近住建部人士表示,改革是中国发展城镇化以及小城镇战略的必由之路,而重点镇一定意义上就是改革的示范田,会有一系列政策进行倾斜。他同时指出,这些改革也不局限于住建领域,包括公共设施提供与覆盖、户籍制度以及土地流转等都可以同时涉及,小城镇人口相对少,面积小,改革阻力和难度也很小。

      在这位专家看来,全国2004年的确定的重点镇中,绝大多数都获得了在当地优先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而考虑区域平衡、多样化发展等因素,此次会有众多新的小城镇被纳入进名单,这也将扩大示范效应。

      推进城镇化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全国重点镇增补无疑是城镇化加速的讯号。

      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介绍说,新型城镇化要从越来越加剧的大城市化,真正向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转变;要从区域发展不协调向国土均衡利用转变;要从高冲击、高付出的模式向更加绿色、低碳的模式转变。

      他介绍说,我国的建制镇有17000多个,人口超过10万人的仅有56个,且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江重要产业带,经济比较好的地方。大部分的小城镇很小,1/3的小城镇人口不到5000人,发展速度很慢。我国小城镇人口占整个城镇人口的比重最高时也仅仅为27%,远远落后于美国和德国这些欧美国家。

      在此背景下,不仅住建部官员,很多专家学者都强调小城镇战略的重要性,“北京现在已经在向六环发展,未来还能够如何发展,难道要发展到沈阳去么?”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贺铿幽默地说。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城市化的实质是创造非农就业岗位,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安居乐业。促进小城镇产业发展,要把农村建成不亚于城市的强磁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张强指出,小城镇在城镇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以各式各样的专业特色构成了小城镇类型的多样性。比如有农业镇、工业镇、矿业镇、旅游度假镇等。

      而全国重点镇恰好扮演了试验田的角色。重点镇的一个申请条件就在于:经济基础与市场机制良好,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符合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理念,产业发展无明显土地、水资源、环境容量等方面制约。



       新型城镇化如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镇化”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作为全国上下广泛关注的新型城镇化,不仅承载着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拉动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作用,也肩负着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城镇化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已获得广泛共识。据报道,我国新一轮城镇化规划正在制定中,并有望在年内出台。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末,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亿人。解决2.6亿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和进城落户定居问题,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图为8月1日,山西太原,农民工回望身后即将竣工的楼盘。
      面对当前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现状,新型城镇化进程如何消除“城市病”的干扰,提升城镇化质量?对此,在日前召开的“2013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城镇化问题核心是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使我们的资源配置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而人口城镇化是发展转型的最大潜力,预计到2016年“十二五”结束时,消费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以上。

      城镇化重点在改革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表示,在我国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无论是城市规模还是数量,对我国未来城镇化的进程至关重要。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大规模人口转入的速度很快,每年将有2000万人进入城市。因此,在完成城镇化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矛盾也是想象不到的。

      “我们的城市户籍制度,是不开放的政策,人口可以进来,但是不能解决保障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相对固化,调整的过程必然面临很大的压力,不是一句话、一个观点和一个口号就可以解决的,所以我们所面临的改革,面临的城镇化发展,不是凭空想象的过程,而是要面对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决策群体和经营群体,他们采取什么态度,决定了我国未来城镇化的政策走向。”李铁表示。

      李铁认为,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照抄照搬外国的经验和模式,耗费了大量的行政资源和市场资源。而城镇化的本质是要解决几亿农民进城及解决他们的基本公共服务,因此必须寻找一个适合中国城市化路径的低成本的发展途径,还要建立长期的城市发展行为以遏制短期行为。

      李铁表示,城镇化的问题核心是改革,而不是投资,十八大提出的整体的改革思路,特别强调城镇化的问题就是改革的问题,是全面深刻的社会体制变革。这里面涉及到怎样推进户籍管理制

      度改革,“我们的户籍管理城市改革面临着市场和精英的挑战,很多人不希望这么大的农村人口和我享受一样的空间,面对这个问题,城市精英们内心的反对,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影响到决策,都不希望自己这里进行改革。”

      怎样给中小城市、小城镇提供更多的活力,让他们吸纳就业人口,解决户籍问题,解决公共服务的问题?李铁坦言,这里不仅仅涉及到怎样融资,涉及到农民低福利价格辅助市场化的价格体系,而且还涉及到产业结构,放弃特别是61%城镇化水平到67%的水平下原有的工业化主导的模式,调整城市发展的结构,给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增长空间。

      城镇化丝毫不能忽视工业和制造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认为,目前人们将重点都落在人口聚集的相关问题上,产业似乎没有受到重视。而产业支撑恰是城镇化的关键所在。这对城镇化产业投资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同步推进。

      裴长洪表示,应该说过去35年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基本上是成功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看,现在面临的问题是非物质产品匮乏,比如交通、医疗、教育、文化和住房等。特别是新一代的农民工要求融入城市,希望享受和市民一样的各种服务产品和社会保障产品,这就要求新型城镇化要由工业为主导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转变。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业、制造业就不重要了,因为我国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还面临着从低端向中端高端推进,还要花几十年的时间,所以并不是说现在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就可以忽视工业,忽视制造业,而应该是坚持不同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中国金融办工作协会会长李连仲则认为,我们的产业是从计划经济演变过来的,计划经济是大工业、重工业、大国企这样的现状,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发展是脱节的。城镇化发展所要求的产业是能给进入城市的农民、城市的居民及大学毕业生创造就业的岗位,这就要靠小微企业、中小企业。国外有一个统计数据显示,发达国家每一千人的小微企业是45家,世界平均水平是25家,我国是11家,这说明我们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就业的需求相脱节,满足不了城市化发展要求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需求。目前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对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和城市的原有居民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他看来,城镇化应该包涵八个方面,即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产业城镇化、服务城镇化、金融城镇化、财产城镇化、生态城镇化、智能城镇化、价值城镇化。他强调,大城市要小城市化,特大城市要郊区化。

      人口城镇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总的来看,以往35年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重在工业化和产业发展的拉动,进入现在发展的新阶段,工业化和产业发展拉动的城镇化还有作用,但是有逐步减弱的趋势,消费结构升级的拉动,在未来5到10年有加快的趋势。未来10年我国的城镇化还有10个到15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因此,年平均城镇化1个百分点的增长是有条件的。

      “如果到2020年,我国的人口城镇化由现在的35%提高到50%左右,初步实现人口城镇化,那么我国将达到2011年世界平均52%的人口城镇化的水平。”迟福林表示,人口城镇化是发展转型的最大潜力。以人口城镇化为支撑,推进消费主导的转型与改革,充分释放国内最大的需求潜力,将形成我们未来5到10年转型发展的突出优势和主要动力,并且使我国中速增长建立在可持续的基础之上。

      迟福林认为,人口城镇化的重要标志是中产阶级能在这个社会当中占主体,“现在最大的问题,城镇化52.6%,但是中产阶级只有23%左右,如果真是以户籍为前提的人口城镇化快速发展,是中产阶级快速形成的过程,应该尽快形成国家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规划。”

      目前我国社会全面上涨的公共需求、公共产品供给不到位,公共服务不到位成为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要的矛盾,通过人口城镇化推动消费主导的转型改革,这是一个大趋势。

      对于人口城镇化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拉动消费需求,迟福林认为,人口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消费需求,社会总体消费形象在人口城镇化的过程中明显提升,预计未来到2016年,也就是“十二五”结束时,消费规模能达到30万亿元以上,到2020年,消费总规模有可能接近45万亿元或者50万亿元。(中国财经报)


       专家:城镇化发展或将推动消费规模超30万亿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日前召开的“2013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上表示,人口城镇化蕴含着巨大消费需求,到2016年消费规模或达30万亿以上,到2020年可能接近50万亿。

      迟福林表示,城镇化是消费的载体,人口城镇化是发展转型的最大潜力。以人口城镇化为支撑,能够推进消费主导转型与改革,充分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成为我国未来五年到十年转型发展的突出优势和主要动力,使经济增长建立在可持续的基础上。

      “人口城镇化的重要标志是中等收入群体能否在社会中占主体。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为52.6%,但是中等收入群体仅约23%。如果户籍、土地等课题破解,2020年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可能提升至40%左右,达到6亿人以上。这将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结构调整、城镇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他说。

      迟福林预测,在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提升的背景下,到2016年消费规模将达到30万亿以上,2020年消费总规模有可能接近50万亿。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大概在0.7左右,如果发展顺利,我国未来十年7%到7.5%的增长速度有条件保障,具备消费支撑。

      多位参会专家对记者表示,城镇化的核心是改革而不是投资。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说,户籍、土地等瓶颈制约中国城镇化发展。他具体说道,户籍管理面临城市精英的挑战,一些人不希望城市公共服务空间被挤占,大城市希望先在小城市改革、东部地区希望先在西部地区改革、发达地区希望先在欠发达地区改革。但欠发达的小城市缺乏支柱产业,无法提供就业保障及公共服务。

      中国土地资源短缺,尽管实施了严格保护耕地政策,但近年来城乡建设用地不降反升,影响耕地保护政策的落实。一些城市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更是变相推动了房地产畸形发展。

      此外,我国城市等级管理体制易造成不公平竞争现象。曾经的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是管理关系,现在增加了竞争关系,资源竞争建立在等级管理体制下,上级城市可任意调动下级城市资源。

      “面对诸多制度造成的利益结果,改革必然面临较大压力,不是一句话,一个观点可以解决的。城镇化的发展,不是能凭空想象,而要面对不同的群体,了解他们对城镇化发展的态度。”李铁说,要寻找适合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低成本路径,建立长期发展机制,遏制短期投机现象。

      近期,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接受采访时表示,将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制定发布相关规划及政策,推动户籍、土地、财税金融、社会保障等方面改革。(人民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137,525, 栏目计数: 5,200,025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