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多部委密集发声 2024年稳增长思路明晰 (2024-01-11)
  • 上海发布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32条” 大力推动S基金发展 (2024-01-11)
  • 证监会研究明确外资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 便利外资投资A股市场 (2022-10-16)
  • 信息量很大!商务部回应美方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2022-09-23)
  • 再提经济大省挑大梁!国常会明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季度货车过路费减免10% (2022-09-23)
  •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部署!五大措施促就业创业 促消费有新举措 (2022-09-09)
  • 国务院减税支持创新: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提至100% 企业购置设备可加倍计扣 (2022-09-09)
  • 深改委会议要求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2022-09-07)
  • 5家中国企业启动自美退市 证监会:上市退市属资本市场常态 不影响继续融资发展 (2022-08-14)
  • 个人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调整 (2022-05-16)
  • 中财办、发改委、央行、商务部齐发声!力争上半年落地已确定政策 全面加强基建! (2022-05-13)
  • 国务院最新部署 再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500亿元可再生能源补贴 (2022-05-12)
  • 重磅!一行两会同日发声 涉及货币政策、房地产、平台经济等 (2022-05-05)
  • 《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 (2022-05-01)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传多家银行停止房地产贷款 众券商急议后市

    2014-02-24 09:04


    www.eastmoney.com2014年02月24日 00:36

       核心提示:2月23日,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申银万国、广发证券和招商证券分别举行了“银行停止房贷”事件的电话会议,讨论了事件影响和未来宏观和房地产基本面可能的演进走势。


      马年房地产市场寒潮来袭。

      2月22日深夜,网传兴业银行停止房地产贷款,接着陆续传出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和农业银行等有类似规定和通知。之后,21世纪网从相关渠道确认了兴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确实下发房地产贷款停贷方面的通知,只是具体内容与网传稍有不同。

      2月23日,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申银万国、广发证券和招商证券分别举行了“银行停止房贷”事件的电话会议,讨论了事件影响和未来宏观和房地产基本面可能的演进走势。

      非全面停止房贷仅为暂停

      国泰君安银行分析师邱冠华称,传闻中提及的某银行全面停止一切房地产相关业务,消息属实,但部分细节不准确。“这个规定是该行在春节前两周的‘全行资产负债管理例会和风险管理例会’上做出的决定:要求业务一线在暂停期间重新梳理和审视房地产相关业务,之后再出台新政策并执行。”

      邱冠华表示,“暂停期限截至2014年3月底,届时会出台区别对待政策,新政策出台之后一些业务会恢复正常;暂停业务主要包括狭义口径的房地产供应链金融业务(如钢铁、水泥和施工)、夹层融资业务(主要是股权融资擦边球业务)以及房地产开发贷款,不包括土地储备贷款和按揭贷款;传言的其他银行情况不属实,其他银行开展房地产相关业务的态度相比2013年下半年暂时没有变化;预计其他银行‘一窝蜂跟进、一刀切暂停’的可能性较小,总体将会执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和区别对待政策’。”

      邱冠华不认为新一轮房地产相关政策即将出台,同时认为“上海某大行周五暂停了所有房地产项目贷款”传闻不属实;但他表示,“深圳某家中型银行总行大Boss在视频会议上提示房地产风险,对房地产业务态度发生了大转变”传闻属实,但该行也只是中途调整房产业务策略,仅此而已。

      邱冠华认为,根据当前形势,相对而言,商业银行开展房地产相关业务的大致策略如是: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区别对待。通俗来说,房地产贷款“该放的还会放,该停的还会停”。对一二线城市和大型开发商的业务还是会继续进行,对三四线城市和中小型开发商的业务将会趋向谨慎甚至暂停。

      申银万国研究所银行组称,交行和招行并未接到全面暂停地产业务的通知,相对而言,这两家银行开发贷比重不高,近期政策未变。“今年以来,民生和几家大行内部对房地产融资和按揭贷款无大变化。民生银行的房地产企业融资综合成本超10%,大行开发贷偏谨慎,额度与去年下半年无变化,仅中行存贷比压力大,按揭放款周期拉长到2-3个月。”

      广发证券地产小组称,银行并没有停止开发贷款,多数银行今年目标是开发贷款与按揭贷款保持存量不增。目前除了龙头房企,其余开发贷款利率上浮30%,按揭贷款目前基本没有折扣且回款速度较慢。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与国泰君安不同的是,招商证券固定收益研究部(以下简称招商证券)对此次传闻的解读相对更为宏观。

      招商证券称,目前股份制银行中,只有少数银行还在扩张地产融资,大多已经开始控制。需要指出的是,地产融资控制的主要是夹层融资和地产产业链,并非是直接地产贷款,但影响类似。

      邱冠华解释称,房地产夹层融资业务是与监管层打擦边球的业务,带有股权融资性质(理财资金在中间环节成立有限合伙公司,再给开发商提供资金)。这类业务在银行的业务占比很小,暂停影响不大。

      房地产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是房地产上游业务(包括钢铁、水泥、建筑),并不包括下游业务。“下游是商品房销售,对应按揭贷款业务。按揭贷款不在本次暂停和调整范围内。”

      招商证券警告,所谓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从股份制银行行为观察,不排除地产融资控制作为市场化行为而进一步扩散的可能。同时,目前银行面临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非传统竞争叠加以去产能的弱周期,资产负债结构面临剧烈调整,后续影响尚难评估,但信用风险的担忧有阶段性上升的可能。

      此外,目前资金面改善原因的持续性决定了利率的未来走势。从利率市场化和银行资产结构调整的角度评估,似难以支持短期资金利率持续下行。有一种可能的变化,即在信用风险上升之前,资金面可能会从阶段性宽松走向紧张,之后进一步引发信用问题。

      招商证券认为,从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和目前银行的行为观察,非标资产或广义影子银行资产业务应该是持续加速扩张而非收缩,且将更合乎监管要求。

      招商证券预计,银行高收益资产利率(非标利率)还在高位,而债券收益率已经大幅下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管理层可能会像去年一样,再次寻找新平衡。

      同时招商证券提醒,2014年是监管年,宏观政策主基调在于调结构,重点在于进一步试探经济社会容忍度和系统性风险底线。

      货币政策则落脚于金融风险监测、排查和监管协调,监管的关键在于监管层须对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金融和民间融资担保等重点领域明确底线标准和制定事后防控预案。

      杭州楼盘降价或只是开始

      对于网传杭州楼盘降价传闻,海通证券研究地产组表示,根据调研情况看,杭州确有两个郊区项目尾盘降价(即德信·北海公园和天鸿·香榭里),降幅约20%,暂时尚未出现各大开发商大幅降价现象。

      海通证券地产研究组称,2013年杭州市场总货量3000亿元,销售1599亿元,真实去化率一般。此外,2013年土地出让1300亿元,将在未来形成大约3000亿元新增库存货值,市场将面临价格和库存压力。

      虽然杭州降价楼盘仅两个,海通证券地产研究组称,历史经验表明,降价预期对地产杀伤力很大,真实降价对A股杀伤力更大。去年3月属销售高点,基数较高,这将带来后期增速压力,市场短期会承受悲观情绪冲击。

      尽管如此,海通证券地产研究组仍坚持认为,房地产行业直接进入断崖式下跌概率小,2014年市场风险来自局部爆破。上半年个别城市会因为库存而挤出泡沫,下半年主要看银行流动性释放程度。

      海通证券地产组补充称,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香港开发商宣布新盘降价,比如新鸿基打了八五折,导致出现刚需入市抢购,说明一线城市房价可控。预计今年北上广三地房价仍有5%涨幅,这对于大型开发商不会有很大影响。

      “今年房地产整体风险需引起足够警惕,但不宜过度解读风险,一线地产商风险不大,这些企业在今年1月份已有大量融资,且部分企业拥有海外融资渠道。”海通证券地产组认为,“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将迎来并购潮,但这属于正常调整。目前,北上广库存消化量集中在郊区,上海和北京郊区新盘和二手房价格比较合理,价格水平约为2万/平米,这个价位的楼盘有刚需支撑,无需过分担心,也不太可能出现较大幅度价格波动。”

      广发证券地产小组认为,杭州降价从小开发商开始,主要不是基于资金问题,而是基于对于未来市场相对悲观,这与其上周在珠三角调研的结论一致。据其了解的情况,目前包括主流开发商对市场的判断也偏悲观。

      “杭州市场去年成交增长6% ,房价整体基本保持,而去库存周期则持续增长,去库存周期由年初的不到10个月增长至17个月。”广发证券地产小组认为,“杭州降价不会是个例,未来会有更多楼盘出现打折促销,这符合我们前期对部分地区有价格压力的判断(包括青岛、宁波、南昌、温州、无锡等)。短期内,主流地产股仍然会有估值压力,两会临近,需要提防房地产政策风险。”

      最新报道>>>

      兴业银行冷对“停贷”券商热议楼市走向  

      多家银行停止房地产贷款消息不实 交行明确否认


       房地产投资高增长恐难以为继 黄金十年面临终结


      房地产投资高增长恐难以为继

      近期“空城”、“公务员卖房”等消息的不断传出,揭示出一个现实:三四线城市房地产投资已近饱和。随着大型房企向市场容量有限的一二线城市回归,房地产市场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平稳发展时期。在着力调结构、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房地产投资高增长恐难以为继。

      房地产投资包括房屋建设工程、土地开发工程投资,以及公益性建筑、土地购置费投资等,其增速被看作是市场信心风向标。当房地产投资维持高增速时,往往意味着业界对市场信心饱满,后期市场供应能得到保证。反之,当房地产投资增速较低,或维持负增长时,则意味着市场信心相对低迷,后市供应可能面临不足的风险。

      自2007年有统计以来的7年间,我国房地产投资经历两个递减周期:从2007年到2009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从30.2%逐步降至16.1%,降幅接近50%;从2010年至2012年,上述增速则从33.2%降至16.2%,降幅同样接近一半。2013年,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到19.8%的水平,但与30%的高点相差甚远。

      房地产投资增速变化受多重因素综合影响,但有两个因素最为关键。一是宏观经济形势,在上述两个“三年周期”中,房地产投资增速变化与GDP增速变化趋势相一致;二是房地产政策环境,重大调控政策出台,不仅会影响销售,也会影响投资热情。2013年,虽然GDP增速继续下滑,但市场化调控思路确立为市场带来信心,也使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回升。

      不过,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过程中,房地产投资恐难一枝独秀。一方面,不少三四线城市被曝出“空城”现象,凸显了这些区域房地产投资饱和的局面;另一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思路,决定了一二线城市的市场空间也较有限。

      综合看,房地产市场“黄金十年”面临终结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在这种背景下,指望房地产投资回到30%高增速时代,恐是痴人说梦。

      当然,种种因素也决定了房地产投资增速并不会迅速降至冰点,而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中间水平。其一是随着去年市场热销以及融资环境宽松,当前房地产企业资金状况处于游刃有余的充裕状态。二是土地价格提高助推房地产投资总成本。三是在住宅业态之外,房地产企业正加大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其他业态投资比重。

      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投资高增速时代很可能就此终结。房地产因素弱化,恰恰可打破地方发展过度依赖“房地产经济”的窠臼,对经济结构调整起到有效的倒逼作用。这很可能是个充满阵痛的过程,但对于处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阶段的中国来说,绝不是坏消息。(中国证券报)

        房地产类贷款紧缩扩大 业界预警声四起


      上证报关于资金流动性紧张将对楼市产生重大影响的报道发出仅几天,银行层面就有了实质性动作。日前,兴业银行等部分商业银行传出收紧房地产及相关行业贷款的消息,钢铁、水泥等相关产业链的融资条件同时收紧。

      据上证报记者多方证实,兴业银行类似文件确有下发,部分贷款业务暂停至今年3月底。本次暂停业务包括房地产供应链金融业务,比如钢铁、水泥、建筑施工行业等。另外,夹层融资以及部分房地产开发贷款也被叫停。

      虽然一些银行已经明确表示房地产类贷款政策口径未有变化,但房地产企业方面已经明显嗅到市场中弥漫的资金紧张的氛围。而杭州等地开年后掀起的大幅度降价潮,也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房企对后市判断的谨慎预期。

      融资难或加剧楼市调整

      上海克而瑞机构高层表示,和宏观调控政策相比,资金流动性的松紧将成为影响今年楼市最大的隐性风险。受流动性普遍收紧的制约,一些过度依赖非自有资金的中小型房企,将以各种方式被淘汰出局。

      “现在我们能感到房企从银行拿钱有明显的压力,以前可以拿到贷款的项目现在都没批。”平安银行一位专门负责企业贷款的信贷经理告诉记者。

      实际上,近年来市场资金以银行贷款、信托、基金等方式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地流入房地产已是不争事实。一些实体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后再购买与房地产有关的信托、基金和第三方理财产品,银行自身也参与其中,其直接后果是房企隐性负债的增加,比如明股实债等形式。更有一些基金直接参与拿地,或者与中小房企联合拿地。房企甚至连买地的自有资金都可能来自上述几种隐性负债。而一旦市场流动性资金收紧,将从源头上扼住房企后续资金链。

      “目前情况看,银行并非没钱,确实是结构性地在对房地产类贷款给予特别处理。这种处理究竟来自多高层面的授意,又将紧到什么时候,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楼市走向。”一位上海大型房企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业界人士纷纷预警后市

      易居中国董事局主席周忻向记者表示,目前部分银行的个别动作还不能说明全局性问题。房企都在密切关注即将召开的两会,会上关于资金流动性和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表态,将真正为今年楼市格局定调。

      另外,一些即将在近日召开2013年业绩说明会的房企都在对流动性风险、融资环境的预判做口径上的准备。“可以说,去年下半年到今天,还在参与各地地王争夺的房企,应该是会面临比较大的风险。”中信建投房地产首席分析师苏雪晶表示。

      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近日也表示,李嘉诚在去年集中出售内地物业的现象已经说明,房地产市场正在进入接近顶部的阶段。连一向看多楼市的任志强也提醒,那些过于乐观看待今年楼市的开发商,需要警惕风险。

      有专家认为,无论是宏观调控,还是资金层面,都不支持房价继续大幅上涨,土地成本过高的项目有一定去化风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26.3%至8.14万亿元;土地财政收入创纪录达4.1万亿元。虽不能严格相比,但一个简单的关系是,开发商卖房赚了8万亿元,买地就用了4万亿元。今年初,很多房企手中资金仍相对宽裕,但市场人士普遍预计,其宽裕的资金仅能支持上半年完成一个红火的拿地场面。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很可能出现土地交易的疲态。(上海证券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051,602, 栏目计数: 5,184,474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