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多部委密集发声 2024年稳增长思路明晰 (2024-01-11)
  • 上海发布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32条” 大力推动S基金发展 (2024-01-11)
  • 证监会研究明确外资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 便利外资投资A股市场 (2022-10-16)
  • 信息量很大!商务部回应美方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2022-09-23)
  • 再提经济大省挑大梁!国常会明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季度货车过路费减免10% (2022-09-23)
  •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部署!五大措施促就业创业 促消费有新举措 (2022-09-09)
  • 国务院减税支持创新: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提至100% 企业购置设备可加倍计扣 (2022-09-09)
  • 深改委会议要求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2022-09-07)
  • 5家中国企业启动自美退市 证监会:上市退市属资本市场常态 不影响继续融资发展 (2022-08-14)
  • 个人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调整 (2022-05-16)
  • 中财办、发改委、央行、商务部齐发声!力争上半年落地已确定政策 全面加强基建! (2022-05-13)
  • 国务院最新部署 再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500亿元可再生能源补贴 (2022-05-12)
  • 重磅!一行两会同日发声 涉及货币政策、房地产、平台经济等 (2022-05-05)
  • 《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 (2022-05-01)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总部经济奠定基础 北京要建全国性金融中心

    2003-11-26 07:42





        北京在努力提升经济总量的过程中,已将金融业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北京市有关人士认为,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除了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以外,如果没有强力的经济基础,将不可想象。

      近一个时期,随着接连不断的研讨会、发布会的召开,关于北京要成为金融中心的话题,渐渐成了社会各界议论的焦点。北京市为何要建设金融中心?提出此目标意义何在?记者经过调查发现,这一切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北京现实和发展的需要使然。

      战略定位必然选择

      北京市2001年人均GDP达到3070美元后郑重提出:力争2008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并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这一战略目标的确立,使北京市开始了对其城市功能定位的再思考。

      中国博士后特华科研工作站常务主任王力在一份题为《首都金融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国际经验证明,建设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必须以发达的第三产业作为支撑,尤其是要有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因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

      去年北京市两会期间,时任北京市长的刘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北京今后要重点发展第三产业,而领头羊就是金融服务业。这一概念目前已深入北京市、区两级领导人的头脑。因为他们深知,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除了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以外,如果没有强力的经济基础是不可想象的。

      王力说,由于当今世界社会财富日益金融资产化,财富的持有方式正由实物形态为主转向以金融资产为主。应运而生的城市金融中心,充分展示了现代化大都市对周边区域具有的经济幅射力和影响度,是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表明了城市功能在进一步提升,所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就成为一些国家和一些城市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奋斗目标。

      对北京市来说,在继1995年成为全国第一个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总量比重超过50%的省市,并逐步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之后,2002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62%。北京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于秀琴分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是北京城市经济现代化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在北京的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又是发展最快的,2002年产值达到485亿元,占全部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5.6%,占GDP的15.5%。可以说,金融业在北京经济中已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为城市现代化积蕴了坚实的根基。

      因此,王力认为北京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和金融产业的总产值这两个数字在2002年超过上海后,已接近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水平。同时他也指出,由于对金融业在城市的定位不明确,造成发展环境与其“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相称,与上海等城市相比差距正在拉大。

      “在金融环境上,北京和上海整整差了10年。”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功伟感叹。许多金融机构的总部近几年以陆续迁出北京,表达对其生存条件的不满----建设银行资金结算中心迁往沪深,中国银联、黄金交易所落户上海。全国最早的10家基金公司,有8家曾选择过北京,如今只剩下了1家。王功伟认为,缺乏明确的产业政策和发展目标,使北京的产业资源优势正在悄然向其它城市转移。尽快确定金融业在北京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已是无法回避的选择。

      总部经济奠定基础

      即使如此,许多人仍对北京提出建设成为金融中心的可行性提出质疑。渣打银行中国区总裁麦天辉近日参加第四届朝阳商务节时就直言:目前北京仍然不完全具备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他认为对北京来说,成为金融中心目前还不是个“命名”问题。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要的4个条件,发达的经济、健全的资本市场、能够保证市场正常运营的法律体系和有经验的金融从业人员来看北京金融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还需更多的努力”是他的结论。

      对金融中心建设问题研究较为深入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邱兆祥认为,目前国内不少城市都提出构建金融中心的目标,综合条件最好的当推北京和上海。特别是上海,已经用最佳的表现蠃得了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首选资格。而北京的定位应当是力争建设成为全国性的金融中心。

      他分析,由于首都所特有的地位,建设金融中心的条件要比其它城市更为优越。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金融中心约40个,三分之二是首都,国内性的金融中心有五分之四是首都,比如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日本的东京等。他认为北京作为中央宏观调控部门和监管部门的所在地,作为独一无二的全国性金融管理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发展金融业具有无可比拟的管理优势和资金优势。

      据记者调查,经过10年建设的北京金融街,目前已入驻的金融机构和知名企业有530家,其中包括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和9家全国性保险公司。区域内企业管理的总资产达13亿元,控制着全国90%的信贷资金和65%的保费资金的运用,汇聚了中国金融业一半以上的金融资产,每天的资金流量超过100亿元。

      许多专家学者指出,北京金融业属于总部型经济。虽然这种状态的形成,可能是由既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首都地位所决定的,但对现代金融业来说,“决策权在哪里仍然是最重要的”。巩固“总部经济”的优势,确立首都金融业在全国金融发展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北京建立金融中心的前提。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表示,发展金融中心北京有天然的优势,即“总部经济”模式。“总部经济”是特指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和境内大企业的总部聚集在一起的现象。北京金融街是国内聚合金融机构总部最多的地方,这为北京发展金融业提供了最好的保证和发展平台。

      王力分析,作为全国金融管理核心区和资金清算中心的金融街目前已初具规模;国际中央商务区的CBD也基本形成,一些国际金融财团纷纷落户;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硅谷中关村将发展为北京的信息商务中心区。北京完全可能把金融业构建成全国的金融管理中心、资金清算中心、金融研发中心、中介服务中心。“这几个中心的总和无疑就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全国金融中心。”邱兆祥这样告诉记者。

      打造现代金融产业链

      将可能变为现实,最迫切的是拿出行动。非典过后的北京在努力提升经济总量过程中,已将金融业的发展摆入重中之重。金融机构云集的西城区和朝阳区,相继在9、10月份发布支持金融业发展的系列优惠政策,表示将投入巨量资金改善金融街和CBD金融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彻底消除各种制约金融业发展的环境瓶颈。

      北京市金融工委书记、市政府金融办主任成燕红认为,建设金融中心是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需要。而对北京金融业自身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打造起现代金融产业链。“没有一个门类齐全多层次的行业分工,没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各类金融企业,不能按照市场运作方式融资引资,金融优势将无从谈起。”成燕红以多年在北京从事金融工作的经历,直指北京金融业发展的软肋。

      她提出,金融业应该是具有综合效应的现代服务业,要在调控经济发展、拓展投资渠道、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要破除过去传统意义上所谓“金融就是银行贷款”的思维定势,按照产业链来研究金融市场的前期产品、后期产品和中间效益等问题。她介绍,市政府金融办已确定了若干课题,与一些著名的研究机构合作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将对现代金融产业链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

      成燕红表示,北京的金融产业链将锁定北京地区金融企业、中央在京金融机构和其它金融机构,要通过努力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使100%的金融资源能为首都经济建设服务。

      据了解,北京市政府金融办已有一份发展北京金融业的初步规划:2002年至2004年,增加机构,壮大实力。采取有力措施,推出更具吸引力的金融发展政策,留住现有机构,进一步做大做强北京市金融企业,吸引更多的外省市金融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和中外金融服务机构来京发展;2004年至2008年,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首都金融业在国内外竞争中的地位和发展后劲,同时做好奥运金融服务;2008年至2010年,加速发展,建成金融发达地区。

      北京市有关部门的研究认为,北京当前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自己在全国金融中心的地位能稳固而明确。

      [资料链接]北京有条件成为国际性金融城市

      北京市副市长陆昊日前在出席世界工商界领袖论坛时表示,北京金融服务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条件发展成为国际性的金融城市。

      虽然强调这一观点仅代表他个人的看法,但陆昊仍明确表达了北京市将大力推进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意愿。他介绍说,目前中国内地各大城市中金融保险产业占GDP总量比重最高的城市是北京,占14.6%,高出上海4个百分点。北京去年全部金融总量达到13311亿元人民币,包括国债回购、基金交易和股票交易。北京虽然没有交易所,但总体的交易活动非常活跃。北京保险业的营业额也达226亿元的规模。因此,近期有关专家提出要将北京建成国际性的金融城市是有一定依据的。

      陆昊分析说,与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北京具备一些建成国际性金融城市的有利条件,如高校及研究机构云集、人才汇聚,具备信息优势,且众多中外金融机构的总部均设在北京等。而制约北京金融业发展的因素也较明显,如税收政策缺乏竞争力,金融业劳动用工政策不够灵活等。德意志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的研究成果表明,建成国际性金融城市,并非一定要求有十分强大的周边经济总量作基础。因此,他相信在消除以上制约因素的前提下,北京完全有可能建成中国的国际化金融中心之一。

      陆昊特别指出,在可以看到的未来,北京不可能也没有设想要替代香港和上海作为东亚和中国金融中心的地位,但北京应该发挥潜在的金融优势,抓住举办奥运等重大机遇,加快发展高水平的金融服务业。 (杨青 王文韬/上海证券报资本周刊)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133,445, 栏目计数: 5,199,287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