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 (2022-09-07)
  • 阿里巴巴香港二次上市 计划筹资100亿美元 (2019-06-27)
  • 国际金价强势反弹创近14个月新高 一季度全球央行对黄金开启买买买模式 (2019-06-12)
  • 世界黄金协会:各国央行购金成推升全球黄金需求重要因素 (2019-06-10)
  • 央行组合拳三连击 稳定外汇市场预期 (2018-08-29)
  • 人民币回调幅度有点大 外资一直在抄底人民币资产 (2018-07-20)
  • 多只分级B两日零成交 基金严防分级B“蝴蝶效应” (2017-05-04)
  • 央行继续锁长放短:755亿央票续发+110亿逆回购 (2013-08-14)
  • 证监会5月新批5家QFII (2013-06-18)
  • 各类机构加快布局前海 多家基金公司布局 (2013-01-18)
  • 美银宣布再减持建行104亿股 (2011-11-15)
  • 可转债配置时机显现 (2011-09-09)
  • 央行多手段匹配机构流动性需求 (2011-09-07)
  • 史玉柱扫货民生银行H股 半月8次买入3816万股 (2011-09-03)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周边市场 >> 汇金·国债·基金·港台 >> 公开信息

    判断失误重伤基金经理 价值投资遭质疑

    2004-06-30 08:11



        


      价值投资方法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近期的宏观调控使基金价值投资遭遇重挫表明,价值投资的成熟在中国需要时间。

      暴跌的基金重仓股,像一粒粒犀利的子弹,结结实实地打在基金经理们的胸膛上。基金刚刚树立的一面价值投资大旗,正遭受四面八方的质疑。

      只看结果的证券市场,政府高举的宏观调控,让价值投资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宏观调控重挫基金

      6月17日,是基金跌入痛苦深渊的一天。51只基金重仓的上海汽车突然暴跌,引发汽车股全线大跌。基金重仓的另一只个股伊利股份,由于独立董事危机,也在同一天跌停。一时间,似乎基金重仓股成了高危股。

      而引爆基金危机的不仅仅是汽车股。从4月7日以来,A股市场开始了持续单边下跌,截至6月21日,市场跌幅达到20%。基金们也没能幸免逃脱这场灾难,基金净值跌幅几乎紧随大盘,最近两个月普遍跌幅在1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大盘的跌幅。

      4月之前,基金公司面对高涨的行情,无不欢欣鼓舞,在一季度的年报中纷纷表示乐观,并逐渐增仓。

      但瞬间,号称专家理财的基金净值的全线下跌,一时间让投资者无法接受,基金公司成为市场的众矢之的。5月,深圳,在某只基金推荐会上,一普通投资者突然起而诉之:你们基金公司这么多研究员,经济学家,搞价值投资,怎么就没能研究到宏观调控,让基金跌了这么多?台上基金经理无不尴尬汗颜。

      4月宏观调控的重手,每一次政策出台都直击基金公司痛处。3月4日,国务院会议支持央行对房地产控制信贷,但并没有让重仓房地产企业的基金提高警惕,这个时候众多基金公司依然陶醉在第一季度的大好形势之中。“当时的股市形势很好,都以为是大牛市即将到来,谁会想到调控会有这么大的影响?”深圳某基金经理坦承。

      随着国务院各项调控政策的出台,基金公司才感到了宏观调控的压力。4月2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由于宝钢股份等钢铁公司同样是基金公司重仓的大盘蓝筹,国家对钢铁的调控,直接让暴涨的钢价迅速回落。

      4月30日,国务院要求各地对在建、拟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当天,市场又传出央行要求商业银行五一期间停止贷款的传言。整个证券市场全面下跌。

      今年基金重仓持有的钢铁、汽车、地产股等,在一连串的针对基础投资的调控下,这些核心资产几乎全部遭受重大损失。

      对于此次宏观调控的力度,许多基金公司表示有所忽略。博时副总裁李全对本报记者表示:“本轮宏观调控引起的调整我们的确有判断不周的地方,虽然大的方向判断对了,但宏观调控的力度的把握不够细致。”他认为,这一次宏观的调整力度之大确实超出了基金的想象。

      众多基金公司忽视了宏观调控的重手,没有及时调整仓位,在这场调控浩劫中,损失惨重。

      宏观调控的重手,同时也让基金的价值投资很受伤,价值投资理念遭受市场一波又一波的怀疑。在宏观调控面前,价值投资的大盘蓝筹为何那样的脆弱?价值投资的买入并持有的策略是否在宏观调控这样的环境之下应有所调整?价值投资,是否应该施行波段操作,以避免调控损失?

      价值投资变异

      价值投资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外界的质疑。价值投资从神到魔仅仅是一年的时间。价值投资理念地位在中国的确立,仅仅还是在去年。在2003年,基金公司凭借价值投资的大旗,挖掘了大盘蓝筹概念,重仓钢铁、汽车、石化、电力等“五朵金花”,攻城略地,在去年业绩获得大丰收,价值投资的旗手博时价值增长净值在去年增长高达30%,价值投资一举成为中国股市的主流投资理念。但成也价值,败也价值,基金重仓蓝筹股的暴跌,使外界开始怀疑价值投资理念。“价值投资失灵”,“价值投资陷阱”等观点在近期纷纷抛出。外界对价值投资的怀疑主要原因是,基金价值投资的大盘蓝筹一向以抗跌稳健著称,为何近期仍旧出现暴跌?在国外有着数十年生命的价值投资,难道在国内真的是如此短命吗?

      关于基金重仓股的暴跌,博时受到压力最大。尽管汽车股等股票是数十只基金的重仓股,但市场还是将矛头对准博时,纷纷询问博时是不是在抛售股票。博时的李全认为:“市场的怀疑是正常的。重仓股下跌了,我们要反思,要找原因,是我们错了,还是市场的短期调整。但要纠正的一个观念是,认为价值投资的股票是不会跌的,这是不对的。不能说股票一跌就是价值投资的方法不行了,涉足过股市的人都知道,股票的涨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易方达的基金经理肖坚也对记者表示,基金重仓股的一时下跌,不能就此做出判断说价值投资不行了。如果将来基金重仓股又上去了,是不是又说价值投资又可行了呢?

      在采访的基金公司人士中,记者发现,与外界对价值投资的全盘否定不同,基本上所有的基金人士都惊人一致继续坚持价值投资的基本看法,认为重仓股下跌是暂时的。

      世纪证券的高级分析师秦茂军认为,尽管我们不应该在这么短的一个时间内对价值投资做出是否失灵的判断,但基金当前的重仓股暴跌确实暴露了现在基金价值投资运用的一个问题。

      秦认为,基金价值投资所投资的股票大部分是行业周期性股票,如钢铁,煤炭之类的,而这些股票受行业调控影响是很大的,这是基金此次受损很大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价值投资现在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价值投资需要变通吗?

      许多证券业界人士认为,价值投资方法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近期的宏观调控使基金价值投资遭遇重挫表明,价值投资的成熟在中国需要时间。“中国的整个市场现在还不成熟和完善,首先是股市的结构不完善,同样的股票在不同市场存在巨大的价格差异,其次可投资的有价值的股票太少,最后,外部环境也是不完善的。这些问题导致了价值投资的运用存在一些问题。”

      于是,有分析人士认为,价值投资在中国需要一些变通。比如,在缺少有价值投资股票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择股?在价值投资方式是否应该做波段?

      短期内大量类似于海外那样的价值企业的出现,不是基金所能解决的,“如果中国基金可以投资海外市场,那我想有一半的基金都会出去。”有基金公司人员向记者表示。

      银河证券的胡立峰认为:“中国市场缺少海外市场那样的像IBM、可口可乐这样稳定成长的企业,而国内这样的企业太少,企业变化太快,基本面极其不稳定,比如,像伊利股份这样的基金重仓公司,现在出现这样的公司冲突,因此,价值投资在国内的应用应有所变化。”

      胡立峰表示,针对这种情况,价值投资应该坚持,但不应该是长期持有的策略。

      还有观点认为,国内宏观有时候也不稳定,从近期的宏观调控来看,使用了很多行政命令手段,而不是经济杠杆。这也导致价值投资的长期持有策略出现问题。

      由于海外价值投资一般不作波段,但这次宏观调控让基金损失近20%的净值,让坚持波段操作的人有话可说。无疑,如果能够在这次调整中,在1700点卖出,在现在1400点附近买入,基金操作将获得巨大成功。

      但基金公司对波段似乎还是有不同看法。博时认为,波段操作难度比较大,博时的风格不是波段,买入持有仍然是基本策略,并且,巨大的操作成本还是需要考虑因素。

      一些基金经理也表示不太赞成波段。嘉实基金经理邵健表示,统计数据表明,就择时操作而言,90%以上的投资的超额收益为零或负值。

      并且,一个悖论是,如果过于频繁的波段操作,那还是价值投资吗?

      价值投资的理念,无疑是在海外证明了的成果经验,对推动中国企业的成长也是大有益处的,但其在中国的成熟绝对不是一年两年事情,或许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时间(谢飞/21世纪经济报道)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217,169, 栏目计数: 2,118,882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