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 (2022-09-07)
  • 阿里巴巴香港二次上市 计划筹资100亿美元 (2019-06-27)
  • 国际金价强势反弹创近14个月新高 一季度全球央行对黄金开启买买买模式 (2019-06-12)
  • 世界黄金协会:各国央行购金成推升全球黄金需求重要因素 (2019-06-10)
  • 央行组合拳三连击 稳定外汇市场预期 (2018-08-29)
  • 人民币回调幅度有点大 外资一直在抄底人民币资产 (2018-07-20)
  • 多只分级B两日零成交 基金严防分级B“蝴蝶效应” (2017-05-04)
  • 央行继续锁长放短:755亿央票续发+110亿逆回购 (2013-08-14)
  • 证监会5月新批5家QFII (2013-06-18)
  • 各类机构加快布局前海 多家基金公司布局 (2013-01-18)
  • 美银宣布再减持建行104亿股 (2011-11-15)
  • 可转债配置时机显现 (2011-09-09)
  • 央行多手段匹配机构流动性需求 (2011-09-07)
  • 史玉柱扫货民生银行H股 半月8次买入3816万股 (2011-09-03)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周边市场 >> 汇金·国债·基金·港台 >> 公开信息

    看看您买的基金赚了没有?

    2005-01-06 08:30





      04业绩:总体收益跑赢指数

        根据银河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从年初至12月31日,31只偏股型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14%,基准指数下跌了11.91%;9只股债平衡型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66%,基准指数下跌了9.69%;4只偏债型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86%,基准指数下跌了5.82%;11只债券型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29%,基准指数下跌了5.82%。
      按照上述数据,去年的基金业绩并不能让投资者满意,不仅没能实现投资者资产的保值增值,甚至还低于同期存款利率,更不用说赶上物价上涨水平。不过业内人士称,上述数据与上证指数全年下跌15.4%相比较,基金经理们马虎算得上是称职,毕竟基金是在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上衍生出来的投资品种,股市不行,而对基金要求太高似乎不怎么现实。分析人士同时指出,在股市跌宕起伏间,大部分基金的投资策略一度未能及时变化,特别是许多基金低估了宏观调控对股市的影响,是造成基金整体差强人意业绩的主要原因。
      不过从银河证券提供的统计数据看,尽管去年基金整体表现一般,但还是有些基金取得了骄人业绩。至12月31日,封闭式第一名的基金科汇达1.4022,增长超过18个百分点;开放式基金中偏股型第一名的湘财合丰成长基金,增长了17.09%,第二名的是嘉实理财增长基金,增长了15.56%。股债型第一名的是易方达平稳增长基金,增长了27.69%。而在去年成立的新基金中,仍然有基金获得了正回报,如新基金中获得最多回报的是富国天益,净值增长率为6.03%,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净值增长率为2.2%。

        投资者感言:炒波段还能赚点钱

        尽管数据反映的情况不容乐观,但部分投资者对基金还是“有感情的”。这里有四位比较有代表性的投资者案例。
      有12年股龄的曾先生2003年买进的几只基金去年是赚得少,亏得多,其中一只所谓做小盘股的基金一直是跌破面值,“做小盘股应该是很灵活的,不应该这样。”曾先生说,后来一查发现该基金的持股情况名不副实。这给了曾先生一个“教训”:相对于股市风险,基金投资专家理财,前景应该可以的,但是真要投资基金还要观察,不能随便买进。认定了一只认为不错的基金,就把钱交给它,相信会有不错的回报——曾先生对博时基金印象不错。
      去年的收益不是太高,但事实上在某旅行社任职的顾小姐早在2002年第一次投资基金就有超过10%的收益。能有这么高的收益,顾小姐的心得是:投资基金和投资股票一样,心态很重要。她认为,作为投资者都希望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但是这个高和低需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去对待。另外,顾小姐说她有幸认识了农行的一位理财师,经常能给她一些相关的基金信息,对其投资帮助很大。去年8月的时候,顾小姐听从了理财师的建议,买进长盛股票型基金,当时市场价0.94,10月份,股市飘红时,她赎回,收益6%。
      夏先生,某报兼职编辑、股市投资者。在过去的一年中,夏先生的基金投资收益也还可以,这得益于他的多次波段操作,就是相对低点买进,相对高点抛出。在这其中,夏先生也同样认为“心态很重要”,不要贪,“有个银行贷款利率水平就可以了”。
      尽管04年的收益不尽如人意,但某银行职员孙先生也认为基金值得投资。特别是在股市预期不是很好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基金就可以选择,比储蓄收益肯定要高。与前两位投资者一样,孙先生强调一点,投资基金要学会波段操作,遇到高点不要贪图更高,“要落袋为安”!

        专家提示:今年股票基金值得关注

        华泰证券研究所研究员杨荣仁认为国内基金的业绩不存在可持续性,他介绍说,在这两年的业绩排名中,前一年的前10名的基金,在下一年保持在前10名的仅有个别,这说明国内基金市场尚不成熟,还没有练就几个业绩长期稳定的成熟基金。
      针对这种情况,对于今年的基金投资,杨荣仁认为,拥有不同的投资预期收益目标、投资偏好、期限长短的投资者,对同一个基金投资价值的判断是不一样的,但是从总体来看,基金的净值增长和分红政策始终是衡量基金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准。因此,业绩比较稳定、比较好的基金对于大部分对投资理财不是很专业,或者没有时间专注于投资的中小投资者来讲,基金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在基金的选择上,投资者可以看某个基金的未来,即其预期收益情况,一般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价值就越大;从历史上看,在目前5种开放式基金中,平衡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的收益率比较高,整体业绩要大大好于同期基金市场平均水平,跑赢大盘的几率也比较高。因此在大盘处于低谷时,选择这两类基金的收益会比较可观。其中,一些业绩不是很突出,但是始终稳定处在中上水平的基金,其投资价值就比较高,值得投资者长期关注。
      杨荣仁同时认为,由于基金是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衍生出来的产品,因此,看基金的走势归根到底是盯住基金的投资目标和组合投资收益的潜力。眼下国内市场已经进入一个加息预期周期,债券市场的投资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债券型基金不是投资者理想的投资渠道;而货币市场基金,风险低收益也低,但收益要求低、本金要求高的投资者还是比较合适的。
      杨荣仁强调,实际上选择基金根本的还是选择好的经理人。一般历史操作稳健的基金经理人,其掌握的基金未来收益情况就容易预见。目前国内市场上,易方达、华夏等公司的基金经理人表现就比较好。


      相关链接

      2004年基金发行简要回顾

      截至2004年12月14日,2004年共发行了52只开放式基金。其中,股票型及偏股票型基金的发行数量最大,为713亿份,占各类型基金发行量总和的50%。与去年相比,上半年发行进度较快,特别是2月份,发行8只基金共603亿份,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倍,成为历年发行量最大的一个月。随后逐月下降,9、10两个月的发行量仅8亿份和18亿份。

      2004基金业的“十件大事”

      1.2004年1月12日,湘财证券与荷兰银行正式签署资本市场战略合作协议,这是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2.2004年2月16日,国内首只保本基金——银华保本增值基金16日发行,这是我国开放式基金市场中严格设立的首只真正意义上的保本基金。
      3.2004年2月19日,国内第一只服务行业基金——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嘉实服务增值行业证券投资基金获准设立。
      4.2004年3月,海富通收益增长与中信经典配置首发规模双双超过100亿,掀起了基金发行新高潮。
      5.2004年5月28日,首届基金经理峰会在南京举行。
      6.2004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施行。
      7.2004年8月24日,第一只LOF南方积极配置基金正式发行,它是我国第一只上市交易型开放式基金,同时也是国内第一只纯股票型基金。
      8.2004年9月22日,国泰金象保本基金开始发行,这是我国第100只开放式基金。
      9.2004年11月18日,国内第一只主题投资基金“中国精选基金”开始发售,它也是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推出的第一只上市开放式基金。
      10.2004年11月29日,华夏-上证50ETF正式发行。这是我国第一只开放式指数基金。

      华富基金揭开基金发行帷幕

      元旦假期刚过,2005年基金发行帷幕随即拉开,华富竞争力优选基金昨日抢先登场亮相。作为2005年的首发基金,华富投资团队2005年的操作策略怎样?记者采访了华富竞争力优选基金的经理黄卓立。
      黄卓立认为,投资股市的关键无非是对宏观经济与公司前景的判断。2005年经济整体增长相对平稳。在中国遭遇资源瓶颈的经济背景下,为争取有限资源,不同行业及同行业间分化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环境下,对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判断与估值将更加重要。华富竞争力基金的设计思路正是基于对宏观经济与未来股市运行特征的以上判断。
      在经历了2003至2004年一季度的高涨期后,中国经济开始遇到瓶颈,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在瓶颈约束下,2005年将是行业及企业分化最明显的一年。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在更为残酷的产业经营环境下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退,而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在蓄势待发的“中国机遇”下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樊莉辉/江南时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051,588, 栏目计数: 2,109,981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