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一点提醒,慎对脑机接口热点 (2025-08-08)
  • 中报不明朗风险未充分释放完毕,强势突破个股有真假虚实 (2025-08-06)
  • 踏浪而行、大圆满前行、剩(胜)者为王与跨年十倍牛股 (2025-08-05)
  • 指数调整是淬炼和检验“个股含金量”真金白银的最好时候 (2025-08-02)
  • 平均股价站上23.13元颈线位置,现价格是23.17元! (2025-07-26)
  • 一些非茅高位个股崛起意味什么? (2025-07-22)
  • 龙头股独来独往、我自芬芳,而指数第五次上攻3400点无果会如何? (2025-06-10)
  • 指数无为:个股热点风景线明线或暗线逻辑则更加明确 (2025-05-24)
  • 大盘股声东击西假逻辑与券商的渣男本色;各种涨价潮叠加城市地标及吉祥如意字眼暗逻辑 (2025-05-17)
  • 人生忌满,小满即安与端午劫周期规律 (2025-05-15)
  • “红字”等股票搀扶取暖、吉祥避险:弱势之中的孤注一掷? (2025-04-19)
  • 拒绝任何指数奢望或多数个股奇迹的幻想是当务之急 (2025-04-03)
  • 又到35日均线考验时,非牛非熊猴市特点突出 (2025-03-22)
  • 黑马横空出世的背后是大盘趋于平庸和后撤 (2025-03-13)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今日评论

    11月15日:转折刻不容缓,“冲锋号”将响起!

    2005-11-14 15:28
    鲁晓云


        今日指数仍然按预测出现下探,小跌中成交额与今年地量持平,意图很明显:似乎不打破“前(近)底”很难“为底”!这是因为指数与半年均线的“若即若离”关系-----“若离状态”尚不清晰,直观上不利于行情崛起;但注意“兵不厌诈”,须结合本栏早已预言的11月15日时间窗口!本栏肯定并认为:本周应是一个“谜底最终兜售”的时期!11月15日起,指数即将发生重大转折!

        本栏上周四已再度提示行情发动之时间“临近”信号:看不清指标股意图,就不知行情发动只有2-3个交易日了;看不懂宝钢权证(580000)之意味深长,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兵不厌诈”;看不到高价股“引而不发”,就知道行情没有“歇菜”;等等。总之,不能通过年中启动的这轮“股改或人民币长期升值预期”的行情是“机会在眼前、风险在中期,而大利在未来”,则不会具有近期“战术灵活”的同时这般“战略沉稳”的力量!

        转折已经刻不容缓,“起床号”或说是“冲锋号”将响起!

        就周一消息面看:本周一继续公布的第九批全面股改公司数量达20家,速度仍然没有减缓,除了天津港(600717)稍微慷慨派送现金外,其他均以送股为主,而事实上市场已经逐渐具有“送股越多,帖权越明显”的预期,似乎较以前预期过于强烈之反向思考得出“还不如不送”!注意,若“非流通大股东”真得对于自己的公司股票眼前有信心就不会慷慨送股(或者具有某种“主控力量”引导下的众多利益方心理上的协调过程),而是应该主要以派送现金为主!另外,眼前召开的“全国股改会议”,给人第一印象暂时还是强调“三不变”(改革的方向不能变、信心不能变、基本政策不能变),带有总结经验不足但却是要继续进行并加大股改进程的意味;这就“贴切”部分投资者认为会议不过是管理层不满意“股改速度如此之慢”且渐有失去“民意支持”的保守性“形象挽救工程”;本栏估计这种政策解读暂时还未必正确:需要接下来继续关注政策面后续举动。

        但既然“高对价预期”反倒使得出现“高贴权行情”,如此以后借“创新形式”包括权证方式等部分取代“对价”反而具有“明白基础”上的“高风险之上的高收益”特点,这似乎是某些方面极力促成,市场被迫接受,眼前反倒更逐渐清晰的事情。

        近期G股或G准股一度“高贴权”,对应的是宝钢权证(580000)跌到合理价格之后的迅速翻倍,这种行情意味深长也暗示着什么?!

        就周一热点看,宝钢权证(580000)继续走高,于是“非指数杠杆”板块之ST(ST板块需要慎之又慎)、基金等继续演绎低价财富想象行情(多数人“天真”认为:权证上涨,个股必跌,其实权证是期权,正是正股上涨之先行指标,反应要快好几步),其他表现较强的品种主要包括航天、建材等板块个股(本栏提示,年底“藏头露尾”及“进取之中有保守”的心态,有助于“非指数杠杆品种”走强,但着眼于“跨年度行情”则需要稍长远的选股思路);今日热点还包括部分区域板块,如山东股、福建股、黑龙江股等,还有一些西部开发性个股等;而部分前期冷门之次新股等中线力量崛起,只是市场中多数资金力量显得比较颓废,整体市场也就显得比较淡寂和沉闷!

        现在,人们都以为炒作“权证”等“非指数杠杆”板块会失血,指数因而会更加难堪地继续下跌。殊不知,可以认为,创造历史、并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往往是“颠覆传统”的力量,这种力量并非“正统或权贵”,某种程度上还给人“草莽英雄”的印象,但因为其“深谙时势”,所以能够“出奇制胜”!客观上也达到了打破沉闷、活跃市场,指引未来趋势的效果,相信其后人们会端正前述“观感”并有这种印象!

        中国股市近几年之最大的“难堪”不是“投资性”不足,而是“投机性”不足的问题!因为,投机不成才成就投资;投机有高度、投资才有宽度!

        另外,中国股市近年很多政策和监管措施,往往有些“食洋不化”;所以接下来,需要关注“股改”经验教训及总结近年行情之基础上所采取的“后续政策”。比如关于打通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关系环节问题上,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周正庆一语中的。

        就像美国股市上,从19世纪到20世纪80年代关于“分业经营”或“混业经营”一直争论不休,但凡美国经济发展繁荣阶段,也正是美国股市蓬勃发展时期;反之,当美国经济进入萧条阶段,也是美国金融管制最严格阶段,股市往往是死气沉沉!分业、混业的争论,最终结论日渐清晰。比如,美国1864年的《国民银行法》曾严格限制国民银行从事证券市场活动,只有那些私人银行可以通过吸收储户存款,然后在证券市场开展投资银行或投资活动;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美国一些商业银行,想方设法绕开相关法律,开始涉足投资银行或证券交易之中,著名的J.P.摩根等都是私人银行与证券公司的混合体;1927年的《麦克法顿法》颁布则干脆取消了禁止商业银行承销股票的禁令,银行业的两个领域终于合起来了!如此,美国经济也因此得益于投资银行及证券交易活动的繁荣逐渐向好。而1929年华尔街股市大崩盘,导致严格的金融管制----1933年颁布的《证券法》、《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和1934年出台的《证券交易法》再度使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在业务上严格分离,这种分割金融市场的金融分业经营制度框架对于其他国家银行业的管理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20世纪80-90年代,日本、加拿大、西欧等国相继经历了金融大爆炸,银行几乎可以毫无限制地开展投资银行活动,这也是美国开始又一次放松金融管制的外在原因,前述中制约金融自由化的法律体系已经名存实亡,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问世,意味着影响全球各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制度框架的终结,并意味着美国乃至全球金融业真正进入了金融自由化和混业经营的新时代!而这一时期,正是美国经济最蓬勃发展的时期!

        本栏上述不厌其烦的叙述,意在强调下面的问题。

        随着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工商银行完成股改、中国银行上市前的最后冲刺以及城商行重组的展开,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同样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股票市场两年来却一直停滞不前,这显然不利于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政府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否会着眼协调发展而加大关注股市之力度呢?政府是否在鼓动地方政府或大型国企参与股改积极性同时,有必要让投资者相信:股改并不是“与民争利”,一定要以市场下跌为代价,市场稳定也是股改推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里面的逻辑关系很清楚,如果市场持续下跌,投资者失去信心,投票率下降,股改成功的可能性就不大。反过来,即使股改完成了,市场因下跌而崩溃,股改也不能称之为成功。因此,下一步很有可能会提高对价,谨慎开放融资市场,甚至加大二级市场的护盘力度。同时,中国股市还面临另一个重要问题,外资正在加大对中国A股市场的进入力度。如果股改不能迅速成功完成,2006年底金融市场开放后,市场受到外资的冲击将会更大。而股改的推进是以市场稳定为支撑的。如果中国资本市场不能在股改过程中形成稳定的局面,在汹涌的外资面前将会很快失去阵地。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所胡汝银博士直言,目前小而弱的资本市场导致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严重残缺。举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社会经济是一辆跑车,金融市场是跑车的四个车轮,而资本市场则是车轮之一。现在,资本市场这个车轮有问题,跑车的行驶自然会受到影响。问题已经被看到并意识到其重要性。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日前表示,研究解决资本市场的发展环境问题,也是在解决整个金融体系所面临的问题。

        注意,前些年,国企经营的风险转移给银行,其后银行的包袱日益甩给股市,但是又要“马儿”跑,也不给“马儿”吃草,股市怎能担当重任?这也正是近几年股市日益不堪重负的最本质根源,所谓股市“赌场论”或“推倒重来论”,只不过给予严格监管提供了某种“借题发挥”的依据!注意,上周央行首次颁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强调历史风险已得到有效控制!在全面评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的同时,《报告》指出,当前,维护金融稳定需要着重关注十个方面,即: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协调发展,隐性财政赤字,利率、汇率等资金价格的管制与放松,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完善,交叉性金融业务的风险监测和监管,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溢出效应(---也有香港媒体称政府高层意见认为:金融系统改革复杂、曲折,不良资产坏帐情况,还拿不出一份较完整的报告,金融还处于隐忧状态)。

        结合周正庆同志最近的讲话,本栏感到这里肯定还暗示着什么?但究竟是什么?我们暂时还很难猜测,但相信“谜底”很快会出现!站在这个层面上,中国股市的未来渐次清晰。

        股市稳定或上涨刻不容缓!

    (近周不断显示是短线投机者“进天堂或快乐游戏”;同时却也是长线投资者“最迷茫无助或痛苦”的时候!估计其后将再度有一个“兵不厌诈再度反向的时候”!大的方面,全流通预期之后,上市公司的估值应该建立在一个更趋宽广的“舞台”基础上,可以想象或重新构建。但无论外部因素怎么变化,最终决定股价高低的还是应以上市公司的内生价值或成长空间为基础。)

    (以上仅是独立分析和个人观点,一切以市场客观为依据,投资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咨询电话:021-50827099,交易时间内;E-mail:lxygzs@21cn.net;信函地址:上海邮政126-003号信箱,邮编200126;另请注意原鲁晓云中国电信股市分析专线16883099因故暂停播出)




    附: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座谈会召开 改革进入关键期

    国家将在保持市场稳定的前提下有序推进改革

      ○改革的方向不能变、信心不能变、基本政策不能变

          ○要突出重点、加强政策引导和统一组织,积极有序推进股权分置改革。要通过稳定市场和价格预期,实现对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对由中央企业控股和地方国有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摸清情况、分类排队、制定规划、逐家落实

      ○要制定和完善改革配套政策,切实解决企业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鼓励改革后的上市公司做优做强,真正做到早改革早受益

          新华社消息,记者从10日在北京召开的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座谈会上获悉,国家将在保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有序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座谈会由中国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等五部委组成的股权分置改革领导小组召开。

          会议指出,股权分置改革是解决资本市场历史遗留问题的一项重大制度改革,是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自今年4月29日国务院批准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以来,改革进展总体顺利,改革的政策预期和市场预期总体稳定,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当前,股权分置改革进入了关键时期,要统一思想,明确重点,落实责任,完善下一阶段改革的政策措施,稳定市场预期,确保改革有序推进。改革的方向不能变、信心不能变、基本政策不能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中央和地方的股权分置改革领导小组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要在保持市场稳定的前提下有序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并通过改革保证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会议要求,要突出重点、加强政策引导和统一组织,积极有序推进股权分置改革。要通过稳定市场和价格预期,实现对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要加强组织领导,分类分步实施改革。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以点带面,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保障改革有序进行。对由中央企业控股和地方国有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摸清情况、分类排队、制定规划、逐家落实。有关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本地区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工作。要制定和完善改革配套政策,切实解决企业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鼓励改革后的上市公司做优做强,真正做到早改革早受益。要依法规范运作,防范改革中的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证监会要严格审核把关,加强监管,杜绝寻租和市场操纵行为,维护好改革秩序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会议强调,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是做好基础性制度建设,必须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采取综合措施,扎实做好基础建设工作,进一步夯实市场基础,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要做好《公司法》和《证券法》的实施准备,加强证券公司综合治理,进一步改革股票发行核准制度,完善资本市场体系,稳步发展机构投资力量。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证监会和国资委系统各单位负责人出席了会议。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以及部分省市和企业代表在会上作了发言。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3,128,093, 栏目计数: 3,233,273
    ©2001-2025,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