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 (2022-09-07)
  • 阿里巴巴香港二次上市 计划筹资100亿美元 (2019-06-27)
  • 国际金价强势反弹创近14个月新高 一季度全球央行对黄金开启买买买模式 (2019-06-12)
  • 世界黄金协会:各国央行购金成推升全球黄金需求重要因素 (2019-06-10)
  • 央行组合拳三连击 稳定外汇市场预期 (2018-08-29)
  • 人民币回调幅度有点大 外资一直在抄底人民币资产 (2018-07-20)
  • 多只分级B两日零成交 基金严防分级B“蝴蝶效应” (2017-05-04)
  • 央行继续锁长放短:755亿央票续发+110亿逆回购 (2013-08-14)
  • 证监会5月新批5家QFII (2013-06-18)
  • 各类机构加快布局前海 多家基金公司布局 (2013-01-18)
  • 美银宣布再减持建行104亿股 (2011-11-15)
  • 可转债配置时机显现 (2011-09-09)
  • 央行多手段匹配机构流动性需求 (2011-09-07)
  • 史玉柱扫货民生银行H股 半月8次买入3816万股 (2011-09-03)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周边市场 >> 汇金·国债·基金·港台 >> 公开信息

    吴晓灵:2006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目标16%

    2006-03-23 07:45




                2006中国金融形势分析、预测与展望专家年会的发言

        2005年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9.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7%,消费物价指数上升1.8%,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6%和6.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进出口贸易增长23.2%,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长22.6%。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2006年中国有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测目标,即GDP增长8%,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上升3%左右。

        2005年货币金融形势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保持了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全年广义货币M2增长17.6%,人民币各项存款增长19%,贷款增长13%。贷款投向和期限结构有所改善。企业用于流动资金的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合计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为47.7%,比例明显提高;中长期贷款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全年新增量占比下降10.8个百分点;金融支持三农力度进一步加大。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运行平稳,汇率有升有降,弹性逐渐增强。汇改后至2005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盘价最高为1美元兑8.0702元人民币,最低为1美元兑8.1128元人民币。年末收于1美元兑8.0702元人民币,2006年3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为8.0492。2005年12月货币市场七天回购利率为1.56%,资本市场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股市信心逐渐恢复,年末上证股票指数为1161点,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4927亿元,同比增长14%。

        2006年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定,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调控目标为增长16%,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利率、汇率的基本稳定。

        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实现“十一五”规划良好开局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当前国内外总体形势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

        2006年世界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据有关国际机构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4.3%左右,与2005年大体持平,世界贸易增长7.6%,略高于2005年。世界经济也面临发展不平衡、石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等潜在风险,但总的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是机遇大于挑战。

        2006年国内形势总体有利于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居民消费机构升级步伐加快,投资、消费、出口均能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自主运行能力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增强。经济普查数据调整后,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更趋稳健,显示出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006年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

        1、投资反弹的可能依然存在。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7%,增幅比上年高3.8个百分点,目前在建、新建和拟建规模仍然偏大。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会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投资热情继续高涨,投资反弹压力仍然较大。

        2、资源价格调整的压力和产能过剩并存的局面使物价走势面临上行和下行的双向压力,特别是在能源、资源约束下物价上升的趋势不容忽视。公共服务类价格、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将带动生产成本的提高和整体物价的上升,企业生产经营和居民生活消费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冲击,仍然需要进一步密切跟踪物价走势对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

        3、为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和应对产能过剩的矛盾,我们必须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但要对此过程中带来的就业问题和银行资产质量的风险给予高度重视。尤其是结构调整在短期内带来了较大的就业压力,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产业结构升级伴随着一些经济效益不高、竞争能力不强的企业在竞争领域的逐步退出,银行贷款成为不良资产的可能性也在加大。

        对于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货币金融政策应更加关注市场流动性过多的状况和疏通资金流动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资金配置。

        1、适度调控市场流动性是人民银行今年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由于外汇资金的增加,各家银行通过结售汇业务获得了大量的人民币头寸,使银行系统具备了极大的资产扩张能力。为调控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人民银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多种手段,吸纳社会过多的流动性。2005年全年人民银行发行央行票据2.8万亿元,年末余额2.1万亿元。2006年前2个月人民银行又发行央行票据8250亿元,2月末余额2.4万亿元。在社会融资渠道不畅,商业银行业务扩张受资本充足率约束较强的情况下,央行票据的发行是商业银行较好的投资选择,但在情况发生变化,如商业银行投资选择余地增加和贷款意愿增强时,央行票据的发行将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2004年至2005年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资本充足率等硬性改革条件的要求使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更为审慎。2005年下半年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以来,银行贷款发放的能力和动力明显增强。在金融机构资产扩张的能力和意愿不断增加和外汇资金持续流入的形势下,如何加强人民银行调控的主动性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定和中性的同时,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组合,将商业银行的头寸调控到适度的水平。

        2、在总量调控下优化社会资金配置是2006年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关注的另一重要问题

        银行信贷比重过高,直接融资渠道不畅,正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人民银行将一如既往地推动债券市场发展,依靠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金融产品创新为重点,加强市场基础建设,完善市场功能,不断推动金融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逐步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稳步扩大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进一步研究拓展企业在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的方式和途径,力争适时推出新产品。推动金融衍生产品创新。进一步完善做市商和经纪商制度,加强债券登记托管体系建设。

        人民银行积极支持基金的发展,培育机构投资人,逐步扩大银行投资的基金公司的试点,完善服务公众的投资证券工具,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为股市拓宽资金渠道。

        3、人民银行将配合有关部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维护国际收支平衡

        中国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目标。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反映,是长期以来我国在政策上鼓励出口,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和外汇政策“宽进严出”取向的结果,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也要以政策调整来促进结构调整,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一是继续调整“宽进严出”的外汇政策取向,解决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政策源头。二是进一步扩展外汇资金运用方式,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三是有序可控地拓宽资本流出入渠道,稳妥推进对外投资,构建完整的“走出去”外汇管理促进体系。

        汇率的灵活性有助于国际收支结构的调整,但汇率的大幅度变动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人民银行将调整外汇政策,释放合理需求,控制非正常外汇供给,为新的汇率形成机制运行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快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调节国际收支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实行资金流出入平衡管理。

        随着利率、汇率市场化程度逐步增强,我们将为市场提供风险管理工具。研究推动并完善利率互换试点。进一步加强对远期利率协议的研究,适时开展远期利率协议试点工作。逐步推出标准化和非标准化合约的外币/外币、人民币/外币衍生产品。企业和金融机构要适应资金价格变化,学会运用衍生工具管理和控制风险,改变自身传统经营观念,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经营能力,逐步适应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加快融入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

        2006年宏观经济和政策将保持稳定,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灵活性将得到增强,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去年的良好发展势头。人民银行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增强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进一步改进外汇管理,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本文系吴晓灵副行长2006年3月18日在2006中国金融形势分析、预测与展望专家年会的发言)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111,836, 栏目计数: 2,112,389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