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 (2022-09-07)
  • 阿里巴巴香港二次上市 计划筹资100亿美元 (2019-06-27)
  • 国际金价强势反弹创近14个月新高 一季度全球央行对黄金开启买买买模式 (2019-06-12)
  • 世界黄金协会:各国央行购金成推升全球黄金需求重要因素 (2019-06-10)
  • 央行组合拳三连击 稳定外汇市场预期 (2018-08-29)
  • 人民币回调幅度有点大 外资一直在抄底人民币资产 (2018-07-20)
  • 多只分级B两日零成交 基金严防分级B“蝴蝶效应” (2017-05-04)
  • 央行继续锁长放短:755亿央票续发+110亿逆回购 (2013-08-14)
  • 证监会5月新批5家QFII (2013-06-18)
  • 各类机构加快布局前海 多家基金公司布局 (2013-01-18)
  • 美银宣布再减持建行104亿股 (2011-11-15)
  • 可转债配置时机显现 (2011-09-09)
  • 央行多手段匹配机构流动性需求 (2011-09-07)
  • 史玉柱扫货民生银行H股 半月8次买入3816万股 (2011-09-03)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周边市场 >> 汇金·国债·基金·港台 >> 公开信息

    市场诱惑与市场风险——博时副总裁李全访谈

    2004-05-29 09:36





      博时基金管理公司素以发掘股票的投资价值见长,公司旗下的博时价值增长基金运作一年多来,为持有人创造了超过50%的回报,被誉为国内基金业的"王中王"。那么博时公司是如何判断现在的市场形势,又准备如何把握时机从而能在下一轮行情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呢?

      在招商银行总行大厦29楼的博时公司总部接待室里,公司副总裁李全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在具有众多海归或具有海外工作背景的博时团队中,李全的谈吐中没有太多的专业术语,却对市场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与理解。我们的话题是从去年的市场行情开始的。

      基金应该拥有自己的“核心赚钱能力”  

      记者:您认为去年的行情应该怎样定义,能看作价值投资的胜利吗?

      李全:价值投资应该说在去年是刚开始启动。我所说的价值投资还是一个最原始的概念,那就是买什么东西要物有所值。我们会更多地从实体和产业经济的角度去看,比如说我投资一个企业,就要看它实实在在的盈利能力,而不是看它的股票在二级市场上会不会涨。

      所谓价值投资就是觉得这个东西值,能给我带来回报,而不是什么涨就买什么,涨只是它的结果;而投机则是指不太关心这东西本身的价值,只是觉得自己可以把它再卖个更好的价钱,它的底线是只要我能卖出去,所以更象一种击鼓传花的游戏。从去年来说的话,我们看见市场上的投资者已经在关注自己所买的是什么东西了,而不是只想着怎么把它卖给下家。投资者开始考虑从所投资企业的成长中分享效益。

      我们参加国外的研讨会时,发现一个跟国内很大的区别,大家都知道投资是为了赚钱,但在他们(国外机构投资者)眼里,赚钱只是一个结果,更要弄明白的是"赚钱之道",他们会问这个市场是怎么样的,企业究竟怎么回事等。

      记者:这是否意味着价值投资和庄股思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去年市场上基金高度一致的持仓行为又意味着什么?

      李全:价值投资者从长期来说,并不相信做庄模式,即资金能够决定一切。在一个足够大的市场上,资金并不能决定一切。而对做庄模式来说,资金就意味一切,认为整个市场交易就是一场游戏,只看谁手里掌握的筹码更多。而价值投资者则会关注明天这个企业还会不会成长。去年可以说是价值投资的初级阶段,因为市场刚刚转向,所以价值投资相对来说比较好选一点。大家目光都集中在那些被低估得比较厉害的行业和企业里,比如说"五朵金花"。

      记者:现在的基金虽然强调自己是不同类型,但它们的核心资产都差不多,这也是价值投资的特征吗?

      李全:我觉得未来市场上的基金会进一步体现出不同风格来,因为并不是说买了同样的就叫价值投资,还要看它的选股过程。比如说它投资的依据,它的研究报告是怎么做的等等。

      对于那些具备核心研究能力的基金来说,在市场越来越大的时候,可选择的余地更大,不同的基金也能体现出自己的看法来。

      博时的选择  

      记者:那么博时在您所指的“核心研究”能力方面有什么特点?

      李全:我们的研究首先是特别强调团队,强调对人才的培养,然后我们鼓励我们的团队采用开放式的、百花齐放式的创新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工业化大生产的模式,应该说我们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在管理规模比较小的时候,比如说20亿,你可以通过发掘一两支股票就把业绩带上去了;但是随着规模越来越大,你的生产模式就需要改变。在管理大规模资产的时候,需要你有相应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能力。在大的方面把握住了以后,剩下的就是一个管理和机制的问题。所以从管理大规模资金的水平上来说,我们一直就有这样的自信,因为我们的管理机制就是这样造出来的。

      记者:那博时自身有没有经历过一个从"作坊化"到规模化的转变过程?

      李全:应该说博时从一开始就很注意这种战略上的考虑。但是很多东西不是说你想做就能做到的,所以在初期时我们也不具备这个能力。那时我们也会想规范化、标准化。但做的时候就会感觉到知易行难,力不从心。而且当时的市场环境也不一样,所以当时也尝试着这样运作,但不象现在这么成体系。

      我们现在有很多成形的系统,就是把以前在投资研究方面一些好的东西都固化下来了。而且我们也是一个学习型的公司,不断地派人出去培训学习,也向外国同行学习,我们派了很多人在国外的基金管理公司里工作,跟他们交流与合作也比较多。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我们就不光是有这个愿望,而且也有这个能力来实现我们的理想了。基金行业也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所以现在大家更加注重管理,可以说也比刚开始时进步了很多。

      记者:应该说2001年的市场主流还是比较投机的,博时在选择规模化管理和价值投资理念方面,就不会受到来自市场的压力吗?

      李全:这个会当然有,但是博时自己应该说是个蛮有特点的公司,公司管理层认准了一条路以后就会扎扎实实地去做,可以说在市场定力还算比较好。

      我们当时都已经接受了一个理念,就是赚钱只是水到渠成的一个结果,重要的是看你的方法对不对。方法对了,把事情的实质、做法、思路、战略和对策都考虑清楚,执行的能力又很强的话,那么成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但是也有压力,因为基金这个行业,就象百米赛跑一样,每天都会告诉你排到第几了。压力还是蛮大的,但我们也因为在这过程中尝到了一些甜头,就是你做什么事情看得长远一点,然后踏踏实实去做,慢慢你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了。

      基金行业成长性太好是一种诱惑  

      记者:有报告说今年下半年市场资金比较充裕,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可能出现资金推动的"基金泡沫"或"蓝筹泡沫"?

      李全:我觉得这些东西又对又不对,比如说资金充裕这种说法吧,就比较模棱两可,因为资金充裕了它也还有很多做法。

      我记得2001年4月份有一个会议,会上大家都比较看好当年的行情,理由就是资金很充裕。但我在会上就提到,这个观点其实仔细想一想的话,会发现它没有道理。我就说资金充裕只能说是一种外部条件,最后还要看具体的投资行为,但在会上没有人提到说什么东西很值得去买,他们讨论的细节是说因为今年虽然股市涨了,但是大家的利润指标都还没有完成,大家还得靠下半年赚了钱才能发奖金,因此股市就还得涨一轮。但这根本就不能构成一个你买股票的理由。这个市场并不是说你要想赚钱就一定能赚钱的。

      记者:您的思路在当时应该说是比较独特的,但当时的市场是否真象您所说的那样呢?

      李全:靠一时的期望和资金可以把市场带动一段时间,但它本身不可能长久。市场的信心转换是很快的,这种认为资本万能的观念要调整,现在我们看到资金都很多,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因为一个什么事情,它们也可能迅速离开。

      记者:国内市场有个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基金公司自身所面临的最大诱惑或风险是什么?

      李全:最大的诱惑可能就是整个基金行业的成长性非常好。风险则在于可能这个行业的投资者光看到市场好的一面,但却没有去评估自己的能力、战略和风险,就盲目地去抢占市场资源,而不考虑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来管理运作这个资源。

      一个好的市场也不是人人都能分享到收益的。有时候一个短期策略就可能葬送你,比如说行业定位。管理学有一个有名的例子,就是铁路行业。当时大家都觉得非常好,所有的人都认为应该增长,但它却萎缩了,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定位的问题。因为铁路行业始终把自己局限在"铁路"这一定位里,而没有"运输物流"这一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自己的发展,结果被飞机和汽车这些新兴的运输形式夺取了原有的市场。

      所以说一个行业的成长性可能很好,但你能不能分享它的成长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关于风险  

      记者: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风险应该如何衡量?

      李全:其实不同风险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而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归根到底就是要把不同产品和风险的对应关系告诉客户。我们做那么多模拟测试,也是为了尽量弄清楚风险跟收益的概念。这是投资基金和理财的一个关键。

      记者:您能不能说说自己对风险的认识?

      李全:最早的时候跟其他人一样,我也认为赚钱就是好的,只在乎结果而不太在乎其中的过程。以前我常常会跟人争论一个话题,比如我今年给大家赚了12%,但对方讲这个收益对应的风险可能就有20%,然后我就会对别人说:"我的钱都已经赚到了,还有什么风险?"这个认识也让我犯过错误。现在的话,我会跟别人讲,所谓风险就是一种不确定性。

      记者:那么投资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投资风险呢?

      李全: 从投资者来说,你把钱交给我投资,当然是一种信任关系,但是这种投资从法理上来说还是你个人做出的选择,所以你在可能获得收益的同时同样有相应的风险。不能说因为我信任你,所以基金公司就必须包赚不赔,否则就是辜负了投资人的信任。

      只要投资就会有相应的风险,只有在不投资的情况下才没有风险,但同样也没有收益。

      记者:那您目前最担心的是什么?

      李全:其实我们现在担心的是,中国的很多好企业都到海外上市去了。我们认为,要让中国投资者能够分享这些企业的成长与收益,以及为国内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计,这些优质的大型企业应至少在海内外同时上市。

      李全小档案: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部硕士。1988年在人行总行金融研究所工作,同年进入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1991年进入正大国际财务有限公司,历任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资金部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助理。1998年5月加盟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监察部经理。2000年至2001年,在梅隆信托的伦敦总部及其下属牛顿基金管理公司工作。2001年3月,回到博时任副总裁,他同时担任新华富时指数委员会委员。 (黄河/和讯)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6,196,618, 栏目计数: 2,118,312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