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周边市场 >> 汇金·国债·基金·港台 >> 公开信息
封闭式基金折价都怨“噪音交易” 2004-06-04 09:21
封闭式基金高折价率已经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成为市场一个有趣之谜。其实,在成熟市场上,封闭式基金的一些现象,包括折价问题,曾经受到金融界的关注和研究,行为金融学比经典金融学做出了更有力的回答。 国际市场上,封闭式基金有四个引人注目之谜:一是为什么已经成立的封闭式基金平均折价10%左右?二是为什么新的封闭式基金可以溢价7%左右销售(销售费用平均为7%左右)?三是为什么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不断变化?四是当封闭式基金因为合并、清盘或者转为开放式基金时,其价格上升到净值水平,为什么折扣持续到结束之前一直存在? 经典金融学认为,股票的价格取决于红利的概率分布、红利的多少、获得红利的时间、历年红利的稳定性等四个因素。由于存在套利活动,如果没有消息显示公司的基本面发生了变化,股票价格就不会发生变化。经典金融学试图从封闭式基金的基本面出发解释上述四个谜,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比如,代理成本理论认为,封闭式基金的折价是由于管理费用造成的。但是,为什么开放式基金没有折扣?为什么理性的投资者购买新的基金时仍然愿意付出7%左右的溢价?并且,有研究成果表明,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与其管理费用水平关系不大。 再如,流动性不足理论认为,封闭式基金的折价是由于其所持股票缺乏流动性造成的。但是,研究表明,一些基金的投资组合不存在流动性问题,也存在折价;在投资组合保持稳定,流动性没有任何变化期间,封闭式基金的折扣率发生了很大变化;封闭转开放本身并没有影响其投资组合的流动性,但可以使封闭式基金价格上升。 用资本利得税也解释不通。我国目前尚未征收资本利得税,但国外市场普遍征收资本利得税,有人认为,封闭式基金在卖出获利股票时必须缴纳资本利得税,所以其本身应该有一定的折扣。这也无法解释第四个问题,即封闭转开放并不影响其纳税状况,为什么可以使折扣消失? 行为金融学认为,资本市场存在噪音交易者风险(Noise trader risk)。所谓噪音交易者,是指不依靠基础分析买卖股票的投资者。所谓噪音交易者风险,通俗地说就是在证券市场上,由于存在噪音交易者,价格失衡的情况在得到纠正之前可能继续恶化。 如果我们用噪音交易风险的观点来审视封闭式基金的现象,上述四大疑问的谜底就可以揭晓了。封闭式基金具有双重风险:一是其持有的投资组合本身的风险;二是封闭式基金本身的噪音交易者风险。由于封闭式基金具有双重风险,所以存在一定的折价率;由于新设立的封闭式基金还没有建立仓位,没有上市交易,风险较低,投资者可能由于推崇其基金管理人等原因,在市场上存在折价封闭式基金的情况下,愿意溢价购买新基金;由于市场气氛或者投资者爱好的变化,噪音交易者不断进行交易,使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不断发生变化;在封闭式基金停止交易前,一直存在噪音交易风险,所以一直存在一定的折价。 国内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高达25%以上,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上10%的平均水平。究其原因,一是国内市场的主体仍然是散户。基金、证券公司、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持有的流通市值不到四成。很多散户是噪音交易者。二是国内投资理念处于嬗变之中,很多机构投资者也把分析市场气氛、进行波段操作作为重要的投资策略,很大程度上也是噪音交易者。总之,国内市场上噪音交易者对市场的影响更大,使价格失衡后进一步失衡的可能性更高。这就是国内封闭式基金折价率达到25%以后市场前景仍然不明朗的根本原因。 但是,揭示了国内封闭式基金存在较高折价率的原因,并非证明封闭式基金没有投资机会。伟大的投资家本杰明·格雷埃姆在评价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时曾说:“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现象是一座昂贵的纪念碑,充分说明股民的惰性和愚蠢。”不管怎么说,折价越大,在封闭式基金结束交易那一天的获利空间也越大。投资本来就是一个考验耐力的艺术。 (马一言/证券时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